| 大数据

请登录

注册

移动医疗圈内圈外

2015-11-10 22:51:13 大云网
A A
挂号网、一呼医生、阿里健康……诊前、诊中和诊后,互联网医疗虽然做得风生水起,但却面临资质、数据、标准和对接医保四大障碍;掌上医院APP、手机门诊、无线查房……传统医院虽然正在进行移动手术,却不得不直面
挂号网、一呼医生、阿里健康……诊前、诊中和诊后,互联网医疗虽然做得风生水起,但却面临资质、数据、标准和对接医保四大障碍;掌上医院APP、手机门诊、无线查房……传统医院虽然正在进行移动“手术”,却不得不直面投入、技术、安全、数据等多种问题。
移动医疗,圈内圈外,需创新者们不断破局。
 
“TalkingData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0.9亿。移动医疗串联起医疗消费者、医疗工作者、医疗服务机构、医药企业等多种角色,为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体验提供了有利工具。目前,移动医疗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由线上资讯入口向线上问诊、医药电商、预约挂号等O2O模式转变,借助移动端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联动的医疗服务闭环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结算排队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中国老百姓看病经常遇到的中国式医疗典型痛点在过去两年被一再提及。
 
移动医疗伴随着有望逐步解决“三长一短”看病难的期待,肩负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任。
 
在美好愿景下,BAT纷纷围绕各自的核心业务向传统医疗领域高歌猛进。百度侧重“智能硬件+在线医疗+大数据”,腾讯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智慧医疗,阿里构想“未来医院”。面向专业性强、体系较为封闭的医疗市场,以BAT为代表的资本、创业力量希望打破“围墙”,从医疗市场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国务院“互联网+”新政下,医疗信息化建设紧迫感也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医疗体系的核心,以医院为主体的移动医疗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
 
如果说移动医疗在院外的应用加速了医疗信息交互、改进了就医流程、有效服务了分级诊疗,那么,移动医疗对院内信息化的升级、改造则能进一步规范医疗流程、提升诊疗效率。这也成为医院CIO发力移动医疗的侧重点。
 
《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多家医院和互联网公司发现,移动医疗圈内圈外的两股力量正不断碰撞、融合,必将形成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医疗体系生态链。
 
作为移动医疗学科带头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陈金雄如何解读移动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对掌上医院持何态度?温州第一医院院长陈肖鸣眼中的数字医院远景如何实现?
 
作为移动医疗的新锐力量,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挂号网、大姨吗、一呼医生,如何从挂号、问诊、支付等传统医疗不同痛点切入,精心布局,以互联网为入口不断优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作为“无缝”化连接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患者,实现院内外信息共享及有效利用的载体,移动医疗对拓展医疗服务、改善医疗质量,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现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如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陈金雄表示,移动医疗的发展必然引起组织机构变革,建立患者服务中心和统一系统是必然结果。目前,以移动医疗为抓手,医院数字化建设的转型、创新已经开始。
 
移动医疗浪潮势如破竹。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服务体系的建立不断冲击传统就医方式和医院管理模式,这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紧迫感。这也意味着医院传统以内部流程为中心、以集中求高效的信息系统设计模式将被打破,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转变。
这对医院CIO,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痛点切入
 
 提升就诊效率 ·
 
 
具有远见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者们已经开始前瞻性地介入移动医疗。
 
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掌上医院APP已具备预约挂号、候诊提醒、门诊缴费、报告查询、住院跟踪等功能,患者使用北大人民医院就诊卡注册后,可获得更为便捷的就诊服务。“APP打开了医院、医生和患者的通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向《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表示,“其核心作用是实现临床信息共享和医患互动。未来,基于统一的数据库,我们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个移动端把院内院外的数据整合到一起,为患者提供全套数据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手段提供面向居民的医疗服务,包括疾病治疗、康复、保健知识的宣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医疗流程的预约服务、医院信息公开等互联网信息服务,是医疗行政主管单位拥抱移动医疗的积极态度。“但针对医院业务,是否需要采用一家医院建一个APP的形式,需要深入探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络管理部主任徐利剑表示。
 
功能雷同、粘性差是目前大多医院掌上APP面临的共性困局,而下载难、安装难又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使用意愿。占几兆到几十兆的掌上医院对患者而言,太重,而其核心的挂号、结算功能完全可被微信服务号、支付宝服务窗等轻应用所替代。
 
深度专业化是掌上医院避免“鸡肋”的潜在发展方向。站在医疗机构角度看,APP与医院紧密度更高,更适于做个性化功能的二次开发。一方面,可以和远程医疗、智能生物传感器等相结合,实现对患者更为贴身的健康管理;另一方面,面向医生的APP也是掌上医院发展的方向,作为医生移动工具实现医院内部的高效交互、协作。“但在与APP开发商合作过程中,掌握核心患者数据和服务的医院,要充分考虑隐私信息保护及现有政策限制。”徐利剑强调。
 
对于掌上医院,刘帆的态度是“个性化需求一定要明确”。“每家医院都有痛点,例如我们集中表现为收费窗口排队长。”他表示。为方便患者缴费,医院设置了移动收费推车,在患者集中处进行收费。“目前,移动收费推车累计收费金额接近院收费总数的10%。”
 
为缓解门诊收费结算等待时间长问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上海第一妇婴”)也进行了一系列移动互联新尝试:发布官方微信服务号“第一妇婴客服中心”,实现支付宝结算服务,成为上海首家“微信智慧医院”。
 
“我们一次性、系统性解决了与医保对接的问题。我们让患者在结算当天有1000元的预授权,如果当天患者这笔钱没用完可返还到账户中,这样可解决与医保结算的难题。”上海第一妇婴院长段涛表示。
 
“南方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中做了大量探索性尝试。”中国武警总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主任王新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部队医院,我们对移动医疗充满期待,却也相对保守。一方面,出于互联网应用需求萌动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另一方面,患者、诊疗数据的前端化也会带来隐私信息保护的问题。”
 
· 回归核心 
 
 强化医疗质量 ·
 
 
远程诊疗、无线查房、移动护理……多样化移动技术信息化应用已在多个医院落地实现。
 
其中,以临床需求为核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州第一医院”)的移动医疗建设特色成果显著。基于手机门诊系统,医生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下达门诊遗嘱,如诊断、开特检单、化验单等;基于移动查房系统,医生查房时,通过移动推车的便携式手提电脑即可下达医嘱,书写、查询电子病历,查询检验、B超、放射等医技检查报告与图像;基于手术智能更衣系统,医院能实现对进出手术室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并能根据预先设置为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自动分配或回收存衣柜号,提供合适的手术服,同时还能随时查看参与手术人员信息、手术台状态及手术进行的情况;基于视频会诊系统,能够有效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学教学质量。此外,医院门诊和病区自动发药及预配候系统能够进一步改进药房流程,减少配药人员数量,降低配药出错率。
 
“信息化建设要以理解患者需求为导向,让患者的时间花在看病问诊上。”温州第一医院院长陈肖鸣强调,“要方便医护人员工作,通过信息系统设计,以物就人,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例如,我院上线的危急值报告系统就像一道防火墙,一旦出现‘危急值’,系统会第一时间将信息推动给临床医生,并跳出窗口提示医生尽快做出处理。而简化医生、护士操作的过程,就是把时间还给患者。”
 
陈肖鸣认为,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将是必然。以前医院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挂号、划价等部门设置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在信息化条件下完全可以流程再造,其实质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资源更加有效的整合、配置,进而提高诊疗效率,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为医院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帮助,为相关行政部门动态监督、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信息依据。
 
“通过信息化实现医院门诊流程再造,是我们下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武警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王新告诉记者,“目前我最关注如何通过移动医疗部署来提升医院医疗行为效率。因为未来医疗必须依赖专业医疗资源,以提升医疗质量为终极目标。”
 
正如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陈金雄强调,在“互联网+”时代,医院数字化建设面临着转型升级,未来需实现全面、全程、闭环、专业、移动、集成以及智能。
 
2013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使得移动医疗市场迅速地活跃起来,两年来移动医疗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多的创业公司在探索,商业模式和想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医疗领域挥之不去的痛点,移动互联网的加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对于移动医疗,有人将其看做互联网浪潮中的“江湖郎中”,也有人看见的是其潜在的巨大的市场价值。目前多数移动医疗公司处于烧钱状态,盈利模式不甚清晰。尽管如此,移动医疗行业还是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挂号网:
 
做中国的凯撒医疗 ·
 
 
在中国有一种现象,即便是感冒发烧的小病,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医院挂号就诊,尤其青睐专家门诊。尽管现在医院的挂号窗口增多,但是仍有很大部分医院的挂号处经常排起长队,医院挂号黄牛也被很多人熟悉。往往排队挂号几小时,医生看病几分钟。时间就在这种无奈中消磨。挂号网洞悉此景,以预约挂号为“风口”,切入移动医疗领域,推出在线挂号服务,直接迎合了用户的需求痛点。
 
医院窗口外移
 
对于缓解就医等待时间的问题,挂号网CEO廖杰远曾说到“就医流程的优化(窗口外延)”解决方式。“患者进入医院最直接的体会就是长时间的排队,而这件事情其实通过互联网把窗口移到手机上就好了,通过医院前置服务器、医生APP、患者APP形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就医流程优化体系,把医院服务窗口逐步延伸到患者手机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医院在这方面都有探索和进步。
 
挂号网正式推出的手机客户端——微医。微医APP数据内容与挂号网Web端同步,数据库强大,为用户提供即时挂号、院外候诊等服务——使用手机下载 “微医” 应用程序后,只要登录个人真实信息、提交病情,即可享受免费挂号服务,可预约北上广等地数百家三甲医院。挂号成功后将收到预约成功短信,持本人身份证即可按指定时间去就诊,方便快捷。
 
以挂号为入口扩展服务
 
挂号网借助预约挂号入口,迅速积累大批的患者、医生以及医院资源。据悉,挂号网已为超过1亿人次提供了分诊导诊、预约挂号、医疗支付服务。
 
在传统的就医流程中,挂号是第一步,而后才是候诊、就诊、复诊等,对于移动医疗也是如此,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用户,才足以展开在线就诊、医疗O2O等服务。从2010年到2014年,挂号网一直在推广自己的在线挂号服务。直到2014年才尝试打造一体化的服务链条,并扩大区域覆盖面积。截止到2015年8月份,挂号网拥有超过1亿的实名注册用户和19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成为国内最大的就医服务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就医服务第一入口。也正因如此,挂号网受到了BAT的青睐,并和中国移动、百度等合作推出健康咨询服务。今年9月,挂号网在投资低迷的情况下完成最新一轮融资3.94亿美元。同时,挂号网母公司将更名为“微医集团有限公司”,整合旗下资源向“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与互联网界的“凯撒医疗集团”进军。
 
· 平安好医生:
 
看病就看平安好医生 ·
 
 
“温女士,医生刘超提醒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祝身体健康”。一条提示消息出现在温女士手机上。两天前,温女士使用平安好医生产品向刘医生咨询了问题,如今温女士便接到了这样一条暖心提示。
 
保险业的“跨界演出”
 
移动医疗这块“肥肉”让很多跨行业公司不断涌入,平安集团作为跨界进军移动医疗领域的企业之一,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了平安好医生APP。从去年1月开始到10月公测,一直到正式上线发布,平安好医生的用户数已经突破千万,日问诊量突破5万,即每人15分钟的问诊单元突破了5万。平安好医生首席产品官吴宗逊在近日召开的网易未来科技峰会医疗论坛上介绍,平安好医生推出至今,积累了1800万注册用户。截止到9月,自建医生团队已经接近700余人,在上海、合肥和广州建立了三个医学中心。合作的体检机构现在已经到2500家,覆盖了全国一、二、三、四线67个城市,签约合作的三甲医院的名医达3000多人。
 
前段时间,有社交媒体平台爆料平安好医生正在洽谈平安以外的融资,并且其估值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一时间引起了热议。根据国际经验,保险公司是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支付方,在移动医疗中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平安的策略是让长期未盈利的健康险与互联网医疗协同,线上提供免费医疗咨询,线下铺设连锁诊所,以期积累客户数据,从而控制风险,减少理赔。吴宗逊对此充满自信,因为“平安好医生依托于平安集团,特别看重服务是否真正获得了用户的认可,这也是平安好医生发展的根基。同时,平安好医生现在的服务能够利用平安集团的品牌和客户资源为保险客户提供更好的收费服务,并且为未来盈利打下基础。”
 
随时随地问医生
 
 平安好医生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打造用户随身的“移动医生”。平安好医生的主要功能包括问疾病、看名医、逛社区、收资讯以及测健康五个方面。对接医生,主打医生即时在线咨询与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概念。
 
咨询方式仍为一对一实时图文、语音咨询。平安好医生每次为用户免费提供15分钟服务,超出时间将进行收费。9月,平安好医生宣布推出全天候问诊,成为继微问诊之后又一个实现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的移动医疗平台。
 
据吴宗逊介绍,平安好医生正在打造的家庭医生服务,是“我们自建的全职的医学团队”,提供7×24小时的服务。晚上11点后,各药店通常已经关门,当人们在晚上感到不舒服,去医院急诊又很不方便的时候,在线家庭医生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生咨询问诊。这项服务在晚上的11点、12点和1点三个时间段倍受欢迎,保证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培养了“看病就看平安好医生”意识。
 
· 一呼医生:
 医患为友 一呼百应·
 
2014年7月,马海平率领核心团队创立了一呼医生,专注于诊后康复领域。目前已经推出了针对医生使用的专属APP“一呼医生”和针对用户(患者)使用的微信服务号。已进入中国移动医疗领域创业企业的第一阵营。
 
填补诊后康复需求
 
在传统医疗体系中,医生缺乏行之有效的工具来实现在拥有个人隐私空间的前提下,持续、个性化地与患者保持随时联系,无法实时关注患者的诊后康复过程;而患者则也很难与医生稳定、实时而体面地连续沟通,诊后咨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高,迫使部分患者放弃了诊后咨询,降低了康复治疗。
 
马海平告诉《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一呼医生”牢牢锁定了医疗市场中真实存在的诊后康复需求,以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诊后市场的痛点和难点,通过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诊后康复平台,让医生和患者通过移动端扫码而保持持续联系,并进行收费/免费的诊后康复咨询,同时又赋予双方足够的个人空间、尊严感和安全感。
 
其中,医生端为医生用户提供了免费高效、可管理、能持续服务的专属APP;患者端为患者提供了基于微信平台、简单易用的在线服务,实现了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并节省时间精力。解决了看病,特别是复诊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甚至由此放弃诊后咨询的问题,对自己的康复做到了高度负责。同时,这种沟通也是轻松快捷的,犹如一次微信上的闲谈,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朋友。从而建立了“医患为友 一呼百应”的良性医患关系。
 
落地二次诊疗
 
在创立“一呼医生”之前,马海平历任百度BD总监和品牌市场总监、盛大在线商业发展总经理、万达电商COO等职务。马海平曾多次强调“帮助患者解决了多少问题”才是他最关心的,“解决些问题才是硬道理”。
 
作为细分领域,“一呼医生”从诊后切入,自去年上线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平台的医生量已经超过了10万。对外不喜欢过多强调数字的马海平在产品运行一年多后,又有了新的产品定位——二次诊疗。他发现在大量的本地或是外地的随诊患者中存在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是较重的病人,需要跟更高级别的专家做进一步沟通,医学上叫二次诊疗。
 
对此,“一呼医生”已在线下做了一些准备。首先在众多医生中选出高级保健医生、知名专科、知名医院的高级专家等,将他们请到线下,然后患者可通过现场预约的方式和专家一对一展开咨询。“我们不开诊所,其实很多病人的需求就是心理需求,见到专家就踏实了。前端随诊的用户中产生了很自然的需求之后再进行二次诊疗,所以我们的营销成本会比较低。现在用非常低的价格和非常便捷的方法把二次诊疗给打通。”马海平这样说到。
 
· 大姨吗:
 引领女性“在乎自己”·
 
四月中旬,大姨吗在微博、微信、APP上发起了一个名为“一起拍电影——你与大姨吗的点点滴滴“用户故事的征集活动,号召新、老用户一起分享在每一个特殊时刻有大姨吗APP陪伴的难忘经历和记忆,并从中甄选最感人的故事。活动一经推出,拥有8000万用户的大姨吗APP,就收到了众多粉丝们的精彩故事。
 
大姨吗是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垂直女性健康分类手机软件,用户多集中在年轻女性群体。问世于2012年,其功能包括经期记录、经期预测、易孕期预测、美容塑身保健贴士推送、姐妹说与闺蜜说社区,MISS优选电商栏目等。其功能包括经期记录(可选详细直观的症状记录,用于医生问诊)、经期预测、月经病/经前综合征的自测与建议等。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大姨吗已经实现了工具+社区+电商商业闭环,赢得了用户、行业及投资机构的认同和青睐。
 
目前,大姨吗的合作伙伴涉及美容护肤、电商电器、快消、医疗健康、食品、汽车、媒体、互联网、运动等多个领域,并与Apple Watch、三星Gear2适配。大姨吗在2015年先后获得两轮战略入股后,未来,大姨吗将会联合汤臣倍健、海通开元等企业,加快商业化及资本发展进程,共同完成移动互联网和其他的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嫁接,带动女性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
 
· 阿里健康:
 打造电子商务的生态圈·
 
阿里健康的战略是医疗、医药、医保相结合,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在近日举行的网易未来科技峰会医疗论坛上说:“阿里健康的使命是和所有的同道们携手同行,而不是产生竞争。阿里健康正在打造一个电子商务的生态圈。在医疗领域阿里健康愿意搭建这样的平台,替所有互联网医疗的同道们构建一个有活力的、健康的互联网医疗的生态圈。”整个阿里集团和医院的合作在不断深入,支付宝主推的未来医院不是只为了抢占支付,买到处方药才是真正的目的;挂号与华康医疗合作,在医生人数上不落下风;医药电商仍然是淘宝平台模式,采取类似打车软件的抢单模式;在线咨询是新浪爱问医生的班底,阿里健康还自己做了以中医养生为主的医蝶谷。
 
阿里健康主推的云医院平台被定位为“整合医疗全体系、全链条资源,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网络平台。”而业务范围涵盖医生、医疗机构、患者、医疗保险、健康管理、云药房、检查检验等系列环节,在大力吸引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在发展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搭建分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平台。提高医患之间的信息的统一性。能够帮助实现老百姓看病难的一部分。
 
2015年, 阿里健康推出的新版本为用户增加了名医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和加号、电子处方、药品安全识别等新功能。其中,名医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和加号、电子处方这些功能是与新浪“爱问医生”合作,其功能类似于春雨医生、挂号网等挂号问诊的移动医疗平台。阿里健康还与各大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合作,实现了电子处方的网络流转。患者在合作机构就诊,电子处方即进入阿里健康APP。
 
和其他移动医疗应用相比,阿里健康最大的不同便是“药品的安全识别”功能,该功能使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健康APP扫码辨别药品真假。通过扫描包装上的药品电子监管码,查询到药品的“前世今生”,帮助辨别药品真假。阿里健康试图继续承担淘宝那样的平台功能,拥有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功能,但是这需要独占巨大的流量才能吸引药店和医院,从目前看距离这个目标仍有段距离,需要时间发展。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