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一段高速公路在网上火了:这段1公里长的光伏路,是中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试验段,不仅能发电,将来还能给行驶的电动汽车充电。
该路面与其他高速公路明显不同,呈灰白色。最表层为透光混凝土路面,具有高强度和超过90%的透光率;中层为光伏板,可在路面空闲时间吸收阳光发电;底层为绝缘层,3层结构总厚度不超过3厘米。目前,该试验段已经实现了为路灯、电子情报板、融雪剂自动喷淋设施、隧道及收费站提供电力供应,未来还能为电动汽车提供无线充电。
这样充满“黑科技”味道的光伏路面技术,重大意义何在?投资建设单位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董事长徐春福表示,光伏路面为下一步形成车路协同也就是车与路的能量和信息交互创造了基础。专家表示,车与路的能量和信息交互将改变未来交通模式,促进智慧交通时代来临。
如今的中国,信息技术正在对像高速公路这样的一大批传统领域进行改造升级并迸发出强大动能。
一组数字能说明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释放出的巨大经济活力: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数字经济增速高达16.6%,分别是美国(6.8%)、日本(5.5%)和英国(5.4%)的2.4倍、3.0倍、3.1倍。全球共有262家“独角兽”企业(即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其中1/3在中国,且绝大多数与数字经济有关。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形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
转型升级新模式
因为无人驾驶技术,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将被颠覆;因为引入大数据,传统零售业变得更加人性化;走上“云端”的制造业,正在实现精细管理和个性定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融入正在缔造出新模式新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走进智慧门店,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一杯咖啡的“诞生过程”。而不久前上市的九阳无人豆浆机,则实现了全部流程智能化和远程控制。用手机按下遥控程序,就会自动煮出热乎乎的豆浆,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
在数字驱动下,消费领域、工业制造等正在构建更敏捷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工信部调查显示,数字智能化改造后,传统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30%,运营成本约降20%。
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通过拥抱“数字”和走上“云端”,它们获得了更多的扶持和机遇。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制造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接近70%,中小企业活力增强。
在社会治理层面,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城市服务平台、政府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端应用等信息平台的用户规模已达2.39亿,占总体网民数量的32.7%。这表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表示,数据价值正在充分流通,为诸多行业提高“含金量”,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探索解决新挑战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要释放数字红利,先要筑牢数字基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共享和互信互认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在创新中探索解决。
为打好数字经济发展“地基”,工信部计划,2018年将启动一批战略行动和重大工程。以5G为例,目前已形成包含技术、标准等在内的协同创新链条,下一步将加速融合创新,补齐5G芯片、高频器件等产业短板。2018年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同时,加快百兆宽带普及,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实现4G网络覆盖和速率提升、移动流量平均资费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成本下降。
数据开放共享,对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率至关重要。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中国将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其中,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等领域数据开放,并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可以相信,随着与数字经济发展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为中国重塑全球竞争力提供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