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它的问世,颠覆了之前的传统思维方式。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建筑物、公路等,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网络等。在“物联网技术”诞生后,将感应器等芯片嵌入和装备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钢筋混凝土、管线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信息技术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为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时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最基础的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息化设备实时监控每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加工制作、检测、仓储、运输、使用等全部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可追溯性。
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物联网应用开始融入公众生产生活,从而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空间更为巨大。致使更多的商业机构进入物联网世界,商业化为物联网带来新的飞跃。通过信息全面透彻的感知和多种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自由传送,逐步实现半智能化及全智能化,形成跨行业、跨区域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融合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最终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建筑物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智能终端的安装及管理平台的使用,将用户端延伸到建筑内部物体与物体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帮助人们更及时准确地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追溯。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隐患无处不在,这也成为各承包商和相关部门关注的头等大事,比如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都是施工现场的风险因素。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大大改善这一情况,如“全国智慧工地云服务平台”中的“设备管理”功能,对工地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工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权限认证,通过前端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吊塔、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运行数据,及时预警,进一步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操作,降低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监管能力。
“环境监测”功能,通过设备传感设备,收集工地周边噪声分贝值、粉尘浓度、温湿度,所有数据均传输到云服务器进行云计算出来,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自动预警,形成数据统计表上传至指挥中心,让监管部门有据可查。为方便随时掌握工地情况恒信国通为“智慧工地云服务平台”打造了“智慧城建APP”。其九大业务模块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模块化、定制化、扩展化”的大数据管理服务。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日趋拟人化,监管人员可以比较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更换等。当物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仅是公共设施,家中的电器可以和外网连接起来,通过传感器传达电器的信号,人们可以迅速便捷的了解到设备的使用情况,真正实现智慧城建、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