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

请登录

注册

关于加快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2018-03-06 15:33:15 大云网
A A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我市经过七年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我市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智慧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创造了“咸阳模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存在问题

      一是资源整合和推广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信息孤岛的联通仍存在困难。智慧城市建设的 “一卡通”“一号通”等应用项目与各部门原有的资源并存,有的在推广时遭遇重重阻力,一些惠民项目群众知晓度较低;二是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智慧城市建设缺乏规范标准,对大数据重大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综合效应难以发挥。奖惩机制不明确,不足以调动各方的关注度和协作积极性;三是智慧产业发展潜能有待进一步激活;四是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二、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智慧城市的社会认知度

     1.加大宣传力度。在古渡廊桥、统一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和我市取得的成果,设置“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等标识,广泛宣传“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

    2.大力推广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在公交站、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增加智慧城市WIFI,增强信号稳定性。在“一点通”中增设停车预约、办事流程进度实时查询等功能,扩展智慧城市在扶贫攻坚、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应用,让智慧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3.强化思想认识。将智慧城市有关知识列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对建设智慧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为促进信息共用,物联网共建,服务共享筑牢思想基础。

   (二)创新管理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建议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理顺各部门关系,整合信息资  源,统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管理。

    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对接中省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共数据库,制定和推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利用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确保智慧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健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奖惩机制。应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中,充分调动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三)做大做强智慧产业

    1.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生产内外环节进行整合,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化。

    2.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引进智慧装备制造、光通信、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应用电子以及云计算等项目,发展智慧商务业、智慧制造业等新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通过战略合作、战略联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更多的企业家、社会人士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3.以创新带动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秦云公司模式创新为契机,开展智慧应用技术研发,扶持智慧城市建设与第三产业融合,鼓励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与现代服务业进行有机衔接和跨界创新的研究。积极引导院校和企业关注大数据技术演进,承担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创新研发工作,以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集聚和发展。

   (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要注重人才引领作用。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智慧城市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人才基地建设,创建以智慧产业基地为依托的人才集聚平台,着眼海内外人才市场,引进高精尖人才;二要强化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智慧城市人才培训,重视与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鼓励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搭建专业技术人员与政府、企业交流了解的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三要制定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高层次人才在咸安家落户、创新创业、深造发展的政策优惠幅度,为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