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度渗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即将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城市生活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城市的各项数据均能得到整合利用,令政府管理、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社区规划和市民生活更为方便、快捷、有序地进行。每年5月,在中国贵阳召开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创造国际化的大数据交流平台,集中展示最新技术及理论成果,齐聚行业相关人士共商大数据产业发展大计。在2018数博会成功召开之际,数据观特别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深入剖析产业发展现状,推出系列大数据产业深度评论专栏《博言》。今天刊发的文章,是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晓兵撰写的《智慧城市需要城市大数据一体化服务商》,分析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分享了软通智慧在城市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最佳实践。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服务商,首先要融入这个城市并成为这个城市的本地化企业;其次,要能够为这个城市提供可持续的业务运营和服务,跟随城市的演变不断更新自己的角色。比如,以往的智慧城市项目,在完成建设和交付后项目人员就会撤离,但实际上于政府而言,他们更希望项目完成后,企业能持续做一些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并作为龙头企业吸引和整合更多的生态资源来本地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城市或区域的产业发展。除此以外,企业要尝试与政府间形成新的合作关系,即从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转变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要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把握整体局势,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规划,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创新应用,最后到整体运营和服务,形成端到端的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
城市大数据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说,政府虽然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但大都停留在宣传推广、资源整合、生态构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垂直应用领域的深度还远远不够,能为城市、市民和企业带来哪些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事实上,在中国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尤其是城市数据大部分由政府部门掌控,由此来看,合理地开放城市数据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这些城市数据相关大数据企业可以构建海量的应用和服务并为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产业服务和惠民工程带来便捷并创造价值。不过,当前政府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来做数据开放。首先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标准和法规,解决数据属于谁、边界在哪里、如何开放、如何使用、如何定价、如何保障隐私和安全等问题。
大数据企业若想为城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就必须通过数据服务于应用。企业要主动与政府政府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沟通,使其理解数据开放的意义,借助业内标准形成政策。政府方面也要有敢于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勇气和决心,学会用数据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大数据尤其是城市大数据到底可以给城市提供什么样的管理服务,怎么去提升整个城市的治理水平,这是需要城市的管理者要去思考的首要问题。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侧重于行政层面,治理侧重于运行层面即为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城市是数据的最大载体,包括连接人与人的互联网数据,连接人与社会组织的公共数据,连接人与物或者物与物的物联网数据以及记录城市地形、地貌、建筑物等地理信息的时空数据等。若想有效利用和发掘这些多元化的数据资源并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和生态环境,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均需要统筹规划,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信息安全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做好战略性布局,政产学研用通力合作,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让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增进人民福祉方面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