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经济开发区是2000年7月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它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及凯里—麻江同城化的中心区域,辖23个村、3个社区,现有人口8.76万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南下东进的重要门户。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沪昆高速公路、凯麻高速公路、余庆至羊甲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清水江穿境而过,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在区内设凯里南站,距凯里黄平机场50公里,距贵广高铁、厦蓉高速公路匝道口30公里,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并举,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
一、功能布局明晰
贵州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批准了《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凯里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65.43平方公里扩大到168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城互动、集约利用、商住并举、工贸结合”的思路和“一放,两让,三集中”的发展理念(即:放权搞活,让利于民、让利于外,农民向社区集中、企业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凯里经济开发区划分为商业商务中心区、开发区核心区、装备制造业区、民族药业园区、电子信息与服务外包园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区、教育产业园区、休闲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和总部后勤区、州级综合服务区、下司文化风情旅游区、滨江休闲区、无水港区、高端宾馆酒店区等14个功能区。将原来单一的经济功能区,转变为产业集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基础设施完善
作为黔东南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主阵地,近年来,凯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建成凯开大道、开元大道、金汇大道、中昊大道、开司大道等城市道路18条共40公里,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拓展了城市规模。水、电等基础设施随路网延伸。已建成日供水1万吨居民自来水厂、日供水2万吨企业供水厂、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区域供电能力达52万千伏安。铺设燃气管道16千米。移动、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区,保证了入园企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中心城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1.95%。按照国发2号文件关于开发低坡缓丘未利用地的精神,凯里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山要地3000亩,填谷造地2500亩,满足园区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完成10万平方米建设。目前正在实施1万亩削峰填谷造地工程,打造“工业梯田”,为园区建设、项目落地构筑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承载能力。
三、配套能力较强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凯里经济开发区着力完善教育、卫生、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计划引进10所以上大专院校,建设“黔东南大学城”。目前,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已投入使用,黔东南州委党校、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正在建设。贵州省农业机电学校、维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即将开工建设。宏伟苗乡侗寨欢乐世界、民生江山悦水岸度假风情小镇、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产业园、“东方斗牛城”等极具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建设银行、邮政银行、工商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已入驻设立分支机构,引进的巽扬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金融大厦。“大学城”、“欢乐园”、“风情小镇”以及金融机构的入驻,极大地增强了开发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产业层次较高
凯里经济开发区围绕本地优势资源,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招商,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扶持政策和科技经费上给予倾斜,促进了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由“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模式向“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益)模式转变。同时,推动已有一定基础的高科技企业不断跃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提高了产业层次。比如,中昊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陶瓷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通过英国UKAS/挪威DNV ISO9001:2000国际品质管理认证,产品获得美国UL安规认证及德国VDE认证。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是世界唯一能生产壁流式蜂窝柴油机尾气微粒捕集器的三家企业之一,产品性能达到欧Ⅳ、V标准,已获4个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制定的企业标准已被提升为国家行业标准。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血液制品成果多次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迅莱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采用通过美国国土安全局认证的半导体指纹芯片产品的生产企业,研发的迅莱汽车远程控制系统软件、迅莱汽车车窗关闭防夹控制系统软件、迅莱指纹快速采集识别仪软件、迅莱遥控智能钥匙双启动控制软件均获得了国家专利。
五、民生政策到位
凯里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全面实施农低保、城低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老龄补贴、农村房屋灾害保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寄宿制学生“营养补助”等多项“民生工程”。全区60岁及以上老人均享受基础养老金和老龄补贴。对失地超过50%的农户,均纳入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对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做到了“应保尽保”。统一规划建设生态移民万人集中安置新区,占地500亩,预计总投资7亿元,总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可安置2638户、1万余人,对移民户实行一户一套住房、一户一个店铺、一户一人就业、一户一个低保的“四个一”安置模式,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同时,采取扶持各村20万元,村委会与失地农民共同集资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区8个村都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发展潜力较大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对《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围绕建设美好黔东南,打造黔中区域次中心城市和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凯里经济开发区作为主战场和实施主体,正在大力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战略,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托管凯里市鸭塘街道和麻江县下司镇,辖区面积扩大到255.73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到8.76万人。随后还将托管麻江县宣威镇、龙山乡,届时,凯里经济开发区所辖面积将扩大到588.73平方公里,总人口将增加到12.2万人,拓宽了发展空间,提高了区域承载力、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为承接产业转移搭建了大平台。
对“三乡镇一街道”实施托管后,凯里经济开发区将按照管理体制、规划、资源配置、路网建设、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投融资等同城化的要求,对托管区域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机制、统一政策,行使对托管区域内的国土、城建、交通、产业、环保等所有经济及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全权管理托管区域内的干部人事,整合各种资源,集聚配置生产要素,统筹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整个区域一体化联动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凯里经济开发区将紧紧围绕打造“省级一类开发区、千亿级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化引领、园区化布局、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港深科技园、电梯工业园、汽车工业园等“百亿产业园”和宝恒国际建材城、经纬国际汽车贸易城、中药材批发城、常驰小五金批发城、凯威现代物流城等“百亿物流城”,力争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将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花园式城市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