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国家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地区积极推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各地现货市场基本步入试运行阶段,尤其是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更是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微信公众号“朗新研究院”ID:Longshine-R 作者:刘瑞巧)
在电力现货市场中,市场主体最关心的交易规则和市场风险,可以通过结算进行体现。本文以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的结算规则为例进行分析,定性的探讨对电网企业等相关主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1现货市场的结算机制及特点
广东现货市场概览
广东现货市场实行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交易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其涉及市场主体包括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售电公司、独立辅助服务提供者。
在讨论结算规则前,先简要介绍下电力现货市场。在自由交易市场中,电作为一种普通商品,可以按交易的时间维度进行划分。
类似其它大宗商品交易,电力交易也可分为中长期和现货交易,其中,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主体通过自主协商、集中交易等方式开展的多年、年、季、月、周等日以上的交易都算作中长期交易。而现货交易主要集中在日前和日内开展,如下图,不同的市场中可以进行多种品类的交易。
图1 交易品种图
目前广东现货市场以日前现货市场为主,现货组织流程如下
图2 现货组织流程图(广东现货市场)
图3 广东电力市场概况图
图4 电力市场全貌图
广东现货市场结算机制及规则分析
广东现货市场开展后,在交易方式上,电力大用户可自主选择参与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二者只能二选一。参与零售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找代理,帮其参与购买。
在交易过程中,对于用户来说,通道不变,只是价格发生变化;对于电力营销,结算业务归属不变,结算机制及底层支撑发生变化。
1)对于用户而言,用电有三不变:供电方式不变(稳定性、可靠性)、计量方式不变、电费结算方式不变。
图5 电力用户开展电力交易流程图
2)对电力营销而言,广东市场目前以小时为基本结算时段,采用“日清月结”的结算模式,即每日清算、按月发布结算账单和收付款。
发电机组以机组所在节点的小时平均节点电价作为结算价格。
售电公司、批发用户以每小时全市场节点的加权平均综合电价作为结算价格。
图6 日清月结原理图(来源广东电力中心网站)
这种日清月结的模式,是现货品种特性决定的,这种方式能直观反映电作为商品的属性。当然用户每次报价,不是随便任意的行为,前提条件以实际用电量作为偏差考核基数,提报的电量符合消纳预期,否则就偏差考核。
原有市场对用户侧市场主体进行偏差考核,对多用或少用超出范围的电量进行额外的惩罚。
图7 偏差考核示意图
基于现货市场,不管用户侧还是电网企业,都发生了变化。对用户来说,价格是变化的,对于电网企业来说,结算流程周期是变化的,变化的支撑来自全电量结算+中长期合约价差模式。
现货市场全电量结算+中长期合约价差结算
(1)日前市场根据日前出清电量和价格做全电量结算 。
(2)实时市场根据实际发用电量与日前市场出清电量做偏差结算,偏差结算价格为实时出清价格。
(3)中长期合约电量根据合同约定价格和日前市场出清价格的差值作差价结算,包括:年度合同双边协商电量、年度合同集中交易电量、月度集中竞争电量和基数合约电量。
市场用户电费结算公式
从首批试点的单位广东来看,按照电源结构、电网建设、电力供需、跨省跨区电量、电力市场化进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可谓特点丰富。据此设计出的现货交易规则很是全面,对于现货交易结算业务来说,较以前更加复杂。
2对电网企业主体影响分析
电力现货市场放开,市场化售电是新的市场业务,新意味着经验减少,困难增多。笔者以对广东现货市场的结算机制探究,不难发现,国家及各地对电力现货市场的推进,很大程度上,给电网企业、发电侧、售电公司带来全新的机会和挑战,特别是对电网企业的影响更是方方面面,诸如盈利模式发生变化、对支撑业务开展的服务能力、规划能力、系统支撑、人员组织等变化,同时售电业务专业性、售电管理工作量等都需要重新认知。
对业务专业性与准确性的要求提升
市场化交易,改变了原来发、配、售直线型的方式,逐渐变成批发、零售为市场框架多线条的交易模式,形成分布式电源、售电公司、市场化批发用户、统调电厂、非统调电厂以及发电机组、市场化零售用户、交易合约等市场型分类客户,但是不管是计划性用户还是市场用户,结算归口仍在电网企业,这就要求结算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进一步完善。
图8 现货市场前后对比图
现货市场属于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优化配置电力和其他能源资源的有效手段,需要制度、规则、人、平台等方方面面的支撑与探索。营销系统作为现货前的基础信息平台,可以说现货开展,势必影响营销系统的升级改造,牵一发动全身,业务架构要保障市场各主体能够顺畅有序的开展业务,各类市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都要开展起来,从产、销到用电,明确的信息流及业务流,最终落实下去的是对专业的掌握及准确度的提升。
工作量的增加
从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的方案看,现货结算模式与之前的差异较大,全面推进现货市场,对电网企业来说,做好支撑现货试点工作、支撑省级现货市场、跨区域的有序开展,需要在组织构建、人员队伍配备、相应的规范完善、制度支撑加强等方面继续投入精力。
1)交易品种及规模增加现货市场之前只是中长期结算,结算方式比较单一,周期比较稳定,结算方式稳定成熟;而现货市场开展后,中长期兼顾包含日前、日内、实时结合的多品种交易模式,结算周期、结算频次造成的这种工作量都是成倍增长,再加上市场化交易规模增加。
据福建电网公司问卷调查,了解到现货市场规模,2018年1-10月各网省参加市场化交易规模12455亿千瓦时,交易价差电费(用户侧让利)共292亿元;截至9月份,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发电厂2064家,通过注册的售电公司3011家,零售用户39512家,零售电量9484亿千瓦时,批发用户9404家,批发电量2971亿千瓦时,这种阶梯式增加的市场化交易量,对电网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2)发电企业、售电公司与市场化零售用户等三类主体随着市场的开展对电网企业也有了更一步的要求,要求在交易结算上提供更多便捷与服务。
A、三类主体均希望在业务变更、信息确认、数据传递过程中能够实现线上交互,数据传递信息清晰(如结算单的传递需要按户汇总),保证数据交互方便、快捷、清晰;
B、三类主体均希望国网公司能够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方便跨省跨区交易业务办理。
C、售电公司与市场化零售用户希望缩短签订市场化零售供用电三方合同的流程,目前三方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周期较长,且其两方代理关系变化频繁,影响客户体验;
D、零售用户希望电网公司提高计量计费准确性,避免出现因电网计量差错等原因造成的电费计算错误,导致在后续月份进行差错退补,给用户带来损失。
监程度有所加强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电力市场政策全面配套与市场活跃度的逐步提高,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用户要求随之增多,要求服务能力、监控能力及被大众舆论能力增强,这就要求电力营销服务中心、96点监控、核算、账务等业务方面需要精细化管理及组织支撑,电网企业面临的成本透明、信息公开、供电服务等方面的监管压力加大。同时,监管机构还可能加快推进调度、交易、电能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披露。
3结语
电力现货市场的开展,是电力改革必要环节,尤其结算规则的变化涉及主体多、方面广,可以说结算是发售两侧价格传导的工具,是电作为商品的正常环节与流程。电网企业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结算体系,提升结算水平,服务好用户。同时需要重新布局和定位,对内夯实业务能力,对外注重平台思维,守正创新,改革发展。
原标题:【能源服务】当电力营销遇到现货市场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