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姑娘注:作为用电大省,河南在电力市场交易也做出了许多探索。去年,其全省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270亿千瓦时,接近广东省去年长协电量(280亿)。
然而,由于降价有限引起的“发电抱团“疑云,和售电公司迟迟未能进入市场等原因,政府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式试图推动交易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例如,其采取了“先集中竞价、再双边协商”的交易顺序,并在交易前并不发布竞价系数与市场规模。晶见认为,这可能是政府希冀的、鼓励市场博弈的一些方式。
昨天,河南省的双边协商落下帷幕;同一天,河南公示了第一批准入的87家售电公司。这两件事情对河南市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再次邀请了河南电改局中人为我们撰写了复盘分析。
晶见唠叨结束,此处开始为正文——
2017年3月7日,河南省电力交易中心对2017年度双边协商电力直接交易进行出清,24家发电企业与61家电力用户成交,共82个交易单元,总成交电量163.8亿千瓦时。
加之2017年第一轮年度集中撮合交易成交51.8亿千瓦时,合计215.6亿千瓦时,与2016年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成交量270亿千瓦时还相差54.4亿千瓦时。
(本文转载自:晶见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EnergyStudies 作者:河南电改)
发电侧战况:
发电侧两次电力交易成交数据
注:(机组装机容量参考中电联数据,与实际可能稍有误差)
1.发电侧抱团疑云
通过第一轮年度集中撮合交易,以及在双边交易过程中电力用户的反馈和本次双边交易的最终结果,发电企业的抱团联合已是既成事实,通过上图所示的交易数据,联合起来的“八大金刚”已经显而易见。在第一轮年度集中撮合中均无成交,在此次双边交易中,“发电联合体”共成交电量57.1亿千瓦时,根据已签约电力用户的反馈,成交价均为-6厘/千瓦时。
再来分析具体的成交结果,华能电力不管装机规模,还是产业结构,都属于河南省内发电企业的佼佼者,但本次双边交易仅仅成交3.1亿千瓦时,在自己的家门口济源市,被其他发电企业抢走10几亿的电量价格都未松动,“一叶落知天下秋”,可见河南省内发电企业的抱团联合之紧密!
2.未参与联合的发电企业也渔翁得利?
本次双边交易除去“发电联合体”成交的57.1亿千瓦时电量,剩余106.7亿千瓦时电量,仅新密裕中一家就独签54.5亿千瓦时,剩余其他发电企业成交52.1亿千瓦时。
根据市场上电力用户的反馈,未参联合发电企业给出-10厘左右的双边交易价格。可以说,此次未联合的发电主体趁此机会再次渔翁得利,以比发电联合体稍低的双边价格夺取本次双边交易65%的成交电量,多家发电企业已经“吃饱喝足”,新密裕中的成交量甚至已经超过了交易规则中2500利用小时的上限。
用户侧战况:
通过成交结果分析及电力用户反馈,本次双边交易成交的电力用户,有相当一部分已拿出全部电量参与本次双边交易。
从第一轮的集中撮合情况看,大部分电力用户的心理预期在-20厘上下。而伴随着发电联合体给出-6厘的价格,电力用户垂死挣扎,却也只能坦然接受这个价格,而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延长的5天交易时间,更像是给电力用户的缓冲时间,由之前的断然拒绝到更多电力用户的无奈妥协。
不仅如此,电力用户更怕的是,如若此次不接受这个价格,当市场仅剩发电联合体时,将来的交易价格将更无还价余地,倒不如见好就收。
忍不住抛出的几个问题:
1.河南省的发电企业联合体能否打破?如何打破?
售电公司从业人员在兴奋的同时,却又高呼河南的电力市场没法玩。为何?
在与售电公司的从业人员交流时,不少人都坚信相关职能部门一定会干预市场,理由是如果任由发电企业联合操纵市场,这将很明显与9号文的总体思路相违背,成交结果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将很难看;
另外,机组参数低能耗水平高的小机组却获得较多的成交电量,更不符合目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而且在3月6日发改委举行的记者会上,副主任宁吉喆就明确提出今年去产能将扩大到煤电行业。
站在发电侧的角度考虑,目前的煤炭价格颇高,大部分发电企业已经亏损,发电企业的联合自保,也很正常。
比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去打破发电企业的联合,笔者认为发电企业的“分赃不均”更有可能打破这种联合。除去华润电力与中电国际,此次其他发电企业的成交电量都很少,而发电量又是发电企业极其重要的经营指标,如果不能均衡好联合主体的成交电量,发电企业的这种联合恐怕将不会持久。另外,有市场传言,部分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存在“阴阳合同”,回扣、及产业链互惠等现象,这也将对发电企业的联合造成冲击。
2.接下来的交易将如何进行?
目前,164家电力用户,除去已成交的215.6亿千瓦时成交电量,至少还有将近100亿千瓦时的用电量。
对于这样的成交结果,笔者认为,本月有可能还将进行交易,且采取集中撮合的可能性稍大。
如果再次进行双边交易,可以预见的是,下次的成交价格可能更低。
但笔者认为,下一次交易的重要意义在于,相关职能部门将能作出决定:是否会选择干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