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低走,将是2018年广东长协的定局。
上周末,还能听闻8.5分的报价,仅仅两天过去,市场上就连7分都没有电厂愿意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对明年竞价行情的判断,影响长协有效供需比
在11月竞价结果-3.7分/kWh的背景下,市场主体加深了对于明年竞价行情的判断。
当竞价价差预计要缩小,需求方更倾向于多买长协。聪明的用户为了降低收益风险,普遍选择一口价套餐,刺激了市场对于长协电量的需求。
当前已公布的准入用户电量约是1400亿度,假设其中90%会对接长协电量,那就是1260亿度的长协需求电量。
与此相对,供应方出于对竞价的看好以及成本的考虑,最终可能只出让1100亿长协电量上限的80%,也就是880亿,长协有效供需比只有0.7,远远达不到预设的1.1,意味着肯定会有售电公司对接不到长协电量。
二、大型发电企业长协电量基本售罄,供需关系逆转
经过几轮的激烈拼抢,供应方有议价能力的大机组都已经完成了电量消纳,计划出让的总长协电量也基本售罄。
但此时,需求方仍有大量高价合同未能对接,这就导致了长协市场供需关系在上周末达到了拐点。
三、大电量用户率先碰壁,价差预期直线回落
近日,市场传闻年用电量20-30亿度的典型大用户只收到了7.2分的价格。
在剩余电量有限的情况下,体量越大的用户,单个电厂越难对接。因此,大电量用户率先感受到了价差的寒冬,进退两难。
在得知消息后,此前保持观望的用户,也迅速开始出手,但售电公司受到长协电量约束,导致价差进一步缩小。
可见,疯狂是短暂的,一切不考虑成本和供需关系的预期都将落空,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
原标题:长协大战收官在即,价差全面收至7分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