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
其一,不论是发电厂还是其售电公司,作为企业,便有追求利润的原始动力。发电厂的发电成本交易中心早已公布,成本影响价格天经地义;另外,发电厂大部分是国有性质,当然会有国资委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及审计压力,市场已签约电厂的批发价,就像一道标杆立在市场中,不得不看。而作为售电公司,在前期白热化的用户争夺中,个别大用户的中标价差可能使其电量持有成本高企,回调价格,用低价合同降低持有成本,也是售电公司控制经营成本的必然选择。
其二,主要的售电公司经过了一个月的熬夜加班、同行博弈和用户刁难,终于落实了大部分的电量份额,一方面低成本机组的电量基本兑完,高成本机组电量进入市场必然会压低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市场到了收尾阶段,售电公司进入电量分解,落实电厂电量以及履行手续等繁杂流程,落实已签合同顺利进入市场成为工作重点,对于新签用户的期望有所下降,价格自然回调。
其三,11月竞价统一出清价格,降至冰点,电厂欢呼雀跃,独立售电公司吞下苦果。这个价格信号可能进一步坚定了发电侧信心,电量滚到月竞,哪怕可能有所损失,但仍可能让利益更大化。
谁受到的冲击最大?
首当其中,是未签约的用电巨无霸。
这一届的大用户,盲目相信,留到最后,价格更好,对电厂/售电公司抛来的各种橄榄枝,执意再看看,再等等,再想想。
直到今天,听闻市场上有电量20亿左右的大用户,电厂/售电公司对其报价断崖式下降,最高价差收至7分左右;另有一个企业负责人,随着价格回调,狂吐苦水,抱怨一天就少了几百万优惠。
脱离了市场实际的幻想与贪婪,终究会有惨痛的代价作回报。
第二个被冲击的,是还未落实批发电量的独立售电公司。
大部分的独立售电公司在本轮高价无序的竞争中躺枪,为了留住老用户或者占有市场一席之位,不得不高价跟上。但市场并不会为你的无奈或无辜买账,电厂死守成本线,到了这个阶段,似乎有愈发坚定的意思。
前段时间电厂售电公司愿意用高出批发价的价差,接受合同转让,也给了独立售电公司一种新的思路。不过到了今天,这条通道也开始逐渐关闭。
怎么应对?
对用户来说,售电公司当然还是最安全的港湾。
一方面,大用户自己玩,有极大的偏差考核风险;另一方面,哪怕现阶段价差有所下滑,但按照今年月度竞价趋势判断,这个阶段的价格方案依然可能优于月竞价差。
对售电公司来说,道理也是相同的。
就算价差未达期望,签了可能不赚,甚至亏本,但将大部分电量滚进年度集中竞价或月度竞价市场,风险极高。年度集中竞价是全新的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电厂尚且可以在长协市场坚守住底线,在年度集中交易中稳住价差也并非难事,即使有少量高价电量放出,也并不能保证就是你摘到。
把大部分电量在长协锁定,对售电公司依然是更为安全的做法。
再次呼唤市场回归理性。
尽管易电君和其他几个公众号文章都分析过,燃煤成本上升导致发电成本直线上升,发电侧让利空间有限,呼吁各方主体价差期望回归理性。但疯狂的价格却一再上演,终于在收尾阶段,出现了价差断崖式回调这一幕。
任何一个市场要健康长远发展,离不开参与的各方主体,都能有合理利润空间生存壮大。在电改市场价差传导这个阶段,市场获利全部从发电侧让出,发电厂边际成本必将成为市场价格的重要指导。
企图打死任何一方的做法皆不可取,塑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再通过优胜劣汰完善市场,才是可取之道。希望所有的市场教训,都成为市场主体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