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属于亚热带,常年温暖湿润。从用电的角度看,属于非常典型的两头垂,中间翘的负荷曲线。中间段大致从6月份直到10月份,五个月时间。
比如下图:
从电力电能供需的角度看,相对来讲曲线两头的用电相对宽松,也就是说供大于求要多些,发电厂的降价空间会大些。反过来说,中间几个月的时间供需偏紧,主要是天气炎热导致的空调用电大幅度上升,所以电网的可供应电能电力偏紧,有些时段有些地点还会启动有序用电方案,进行拉闸限电操作就是这个道理。还没有没听说冬天缺电吧!
问题是我们考察广东省2017年月竞出清价格,没有完全反映出这个大致的市场供需走势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价差作为价格波动处理),特别是7月份出现-115厘的出清价格,远远高于6月份和8月份,这个看起来是不符合“逻辑”的。
而到了用电偏小的月份,价格(价差)缩窄到了最小,这个也不符合用电的规律,看来是人为调控的因素比较大。
电力改革前的销售电价原则上是国家发改委核准,实际的制定部门是省级电网和省级物价管理部门。每逢经济衰减的时候,地方政府总要通过降低电价为企业输血,这个情况屡禁不止,特别是对高耗能的纳税大户,地方出点力、电网让点利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人家倒了对谁都不好。由于这个和国家发改委的电价管辖权矛盾,所以有时候地方政府不得不偷偷干,国家发改委还要经常查处,不过这个很难,因为企业得利的时候没人举报,所以是想管管不着。从2005年开始的大用户直接交易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一直发展到现在。
从大的方面看,发电绝对能力和增速超过用电增速,发电厂必须降价没问题,可是完全不符合用电特征和供需关系的降价,恐怕还是变相为企业降价的因素远远高于售电侧改革的初衷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社会化售电公司来说,权且被当做降价凑热闹的“吃瓜群众”,能捞到一把是一把也不错。这好比赌博,想完全操控是不可能的,有心人说不定还真能摇身一变,将错就错,变成金凤凰也是有可能的。
文章观点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