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进一步推广,“需求侧响应”一词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本篇小科普,我们来梳理下需求侧响应的基本概念,聊聊国内的实行现状并展望其美好未来~
需求侧响应是什么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要时刻保持供需平衡。传统的做法是在负荷需求高时增加发电机组出力,但负荷高峰时段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为了满足这部分需求而增加的发电和输配电投资利用率很低,而且调峰机大多是成本高、不环保的火电机组,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延迟需求侧的电力负荷来实现供需平衡,这就是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
需求侧响应可以定义为: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者系统可靠性受到威胁时,电力用户根据价格信号或激励措施,暂时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减少或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
需求侧响应的分类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经常见到的另一个词:需求侧管理。比如前段时间修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这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电网公司主要承担的一项工作任务。也就是说,电网企业每年都需要完成一定的需求侧管理目标并受到政府部门的考核。相对来说,需求侧响应则更侧重的用户主动参与,更加“市场化”。但在很多语境下,“需求侧管理”与“需求侧响应”的含义有很大重叠,可以认为后者是前者发展的成熟阶段。
国内需求侧管理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引入了需求侧管理的概念,但并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直到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12年将北京市、苏州市、唐山市、佛山市四个城市设立为首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上海为需求侧响应试点。
来源: 参考资料1
2014年以来,除唐山市外,北京、上海、佛山三市和江苏省已成功实施了几次需求侧响应项目,基本是每年夏季实施一两次。其中江苏省需求侧响应从实施范围、响应容量来看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7年7月江苏省经信委组织省电力公司对张家港保税区、冶金园启动了实时自动需求响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仅用1秒钟时间即降低了园区内55.8万千瓦的电力需求,创下了国际先例。
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
http://www.jsdsm.gov.cn/
不过试点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目前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动机并不来自价格信号或者激励手段,而是单一的财政补贴(每千瓦100元左右),一旦补贴停止,相应的实施项目就难以为继;2.目前试点的对象主要是工业用户,而且存在一定计划因素,参与主体范围小、互动性不强。3.由于缺少实时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的价差不够大,无法吸引到最有潜力的储能等需求侧资源。
总体来看,在需求侧响应方面我国处于市场初级阶段,行政手段多于市场手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发展前景
1纳入售电公司业务范畴
需求侧响应可以作为售电公司的一项增值业务。售电公司通过收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对不同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用电与节电服务。同时售电公司可作为负荷集成商,打包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以此获得额外收益。
2参与电力市场
在成熟的电力市场环境下,需求侧响应既可以参与电能量市场(影响电价),也可以参与容量市场(紧急情况下提供低成本的容量资源),还可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提供调频、备用、可中断负荷等)。
来源:参考资料2
这一路径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中也有提及:支持、激励各类电力市场参与方开发和利用需求响应资源,提供有偿调峰、调频等服务,逐步形成占年度最大用电负荷3%左右的需求侧机动调峰能力,保障非严重缺电情况下的电力供需平衡。
3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需求侧响应
“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下能源行业的热词,在复杂多样的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需求侧响应作为一种灵活资源将会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到那时不仅要考虑电力需求,而且是在冷、热、气、电等多种资源之间实现协调统一,比如市场电价高时选择就近的分布式天然气提供电力。在数据公开、渠道多样化的途径下,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能量管理,从市场或者售电公司处收到信息并实时响应。如果建立起了成熟的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储能也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
原标题:小科普| 谈谈我国需求侧响应的现状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