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以下简称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数据库系统由最初的数据文件系统微机版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目前以大、中型服务器为主要硬件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 而网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也已经较为完善,并在大中型石化骨干企业、不同水平的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自动控制,小型石化骨干企业的主要产品的主要流程已经采用流程控制系统和低成本自动化成套技术。从整体来看,很多石化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在规划过程中、资金投入上都存在着重硬轻软、重技术轻信息、重概念轻应用的问题。企业在信息化工作的观念上落后于当前形势的发展,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与企业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协调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再有,石化行业信息化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库群,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即使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自动化孤岛”、“信息孤岛”问题也很突出,信息不能在企业内被有效传输和利用。就网络和数据库两大支撑技术而言,网络技术应用实际上还只处于“联通”的程度,离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信息化差距很大。而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中国石油聚焦主营业务
据了解,在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完成了《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其中两个子项目——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简称A1)、上游生产信息系统(简称A2)已经启动。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面向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业务,以数据资产管理中心为核心,辅助勘探开发项目规划与决策; 上游生产信息系统面向勘探开发生产动态管理业务,辅助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决策。A1、A2与ERP系统将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石油要统一推广的三大系统。吉林石油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姚斌介绍说: “与炼油和化工企业不同,油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油田涉及的业务比较分散,横跨地域较广,信息化的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就拿钻井来说,钻井施工是个复杂的过程,施工现场一般又远离生产指挥机关。过去指挥机关要想实时了解现场情况并做出决策,除了通过电台、电话外,必须亲赴现场,否则在钻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实时数据,有关部门只能在第二天甚至完井后从电子报表或书面报表中得到,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效率。(譬如,为了及时获得实时数据,一口重点井现场,往往车水马龙,不仅给现场作业带来极大麻烦,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此,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在2004年应用了远程传输技术,通过远程实时监控、传输井场数据,指挥机关可以及时掌握钻井动态,实现了几代石油人的梦想。“近20年来中石油的信息化工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勘探和开发的主营业务上面,我们的ERP项目正在筹划中,但是放在了后头,不像中石化放得那么靠前,这也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在信息化战略上的差异。”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科长谭向农说。对于石化行业“生物链”的上游——勘探与开发者而言,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信息化管理应当以数据为核心。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最早可以追述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2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在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上有比较齐全的数据中心。尽管如此,谭向农依然认为,目前国内大型石油企业从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软件开发上要落后国际先进水平5年左右的时间,在数据规划、数据资源管理上至少要落后国际先进水平近10年的时间。
中国石化以ERP为主线
2000年10月,中国石化在香港、纽约、伦敦成功上市,中国石化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建立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与机制,改革需要信息化推动,改革形成的新体制的运行需要信息化来支撑。为此,中国石化提出了以ERP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思路。2001年,制定了《中国石化ERP系统总体规划》; 2002年开始在4家企业进行ERP试点; 2003年在炼化、销售企业推广,同时在油田企业试点; 2004年全面推广; 到今年3月,已经有49家企业ERP系统上线运行,总部应用开始启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是中国石化首批试点企业。仪征化纤股份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陆佳介绍说: 近几年,仪化公司以ERP为主线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应用已经由业务应用层逐步向业务核心层进行渗透,为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生产控制、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三层构架的信息技术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具有仪化特色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众所周知,ERP项目的实施具有规模庞大、功能复杂、风险高等特点,因此,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靠“拿来主义”就能够成功的。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在ERP项目的实施中就历经挫折: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由于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比较强,公司从1998年便开始做ERP项目,但是第一次尝试就失败了。当时通过招标比较,该公司选择了北京的一家IT公司(现在这家公司早已倒闭了)。当时,在实施ERP项目之前,公司有些业务流程是员工自己出报表,然后领导签字,这中间并没有第三者审核环节。而建设ERP项目过程中,中标的IT公司并没有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调研,故没有发现这一特点。系统上线之后,要求必须有审核环节,这就导致员工自己出报表自己审核,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不得不重新修改系统。诸如此类的系统改动还有很多,最后的结果就是系统不能再改,宣告失败。
中国海洋石油突出IT治理
“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以IT治理为重点,促进集团价值最大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管理部系统与应用管理经理陈溯这样认为,并且指出上述观点就是中海油的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中海油从2003年12月开始组织基于流程的ITIL(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项目建设,在IT治理上迈出了第一步,并通过2年半的实施,建立起了一整套管理体系。ITIL侧重于服务质量和用户增值,描述了大量IT服务的基本流程,把在IT管理方面最好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总结起来,形成规范,为企业的IT部门提供一套从计划、研发、实施到运维的标准方法,因此,中海油实现了基于ITIL系统的信息系统三级运维体系,完成了从技术管理到流程管理、再至服务管理的管理方式的转变,跨越了从技术导向到用户需求和服务为导向的观念转变。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源于中海油在ITIL项目上起步比较早,当时很多厂商也讲不清楚ITIL到底应该怎么做,只能靠公司自己摸索。“比如公司的资产方案很清晰,但是当资产和事件、问题关联起来之后,再做一些主动性的管理难度就比较大,这其中既有人的因素、也有流程的因素、还有如何正确使用一些电子工具的问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通信网络管理经理郭强这样认为,同时,ITIL项目在实施和应用中的难点也表现在: ITIL本身比较概念化,如何把ITIL的理念具体地体现在日常业务和工作中是关键所在。此外,ITIL还有一些很理想的管理工具,比如问题管理,这些在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今年中海油开始了基于ISO20000的认证,预计在年底完成,这将为SOX(Sarbanes-OxleyAct,简称SOX法案)审计打下扎实基础。
展望“十一五”规划
今年(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工作如何展开?这个问题切实地摆在了每个石化人面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王同良指出: “集团重组改制以来,在信息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 信息化建设将由以信息基础设施和基本应用建设为主,向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建设管理应用系统为主转变。”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副主任齐学忠认为: “‘十一五’期间要以ERP建设为主线,深化ERP应用,完成ERP系统在全部企业的推广实施,建立中国石化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无论是怎样的信息化工作思路,要想成功推广试点、深化应用,就要总结当前试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解决在试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打通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是一个困扰IT从业人员多年的问题,这点在石化行业也不例外。举例而言,海洋化工制造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内部与应用层之间存在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在过程自动化层面的应用与石化企业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几乎是空白; 管理执行层(MES层)只有零零散散的应用,没有起到上下数据传输的纽带作用,也没有发挥核心应用应有的效益; 以ERP为中心的经营计划层的应用由于缺乏底层和核心层数据的支持而收效甚微。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原信息中心主管陈家美分析海化集团信息孤岛现象时指出,“首先是主导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之间的断层,生产过程的关键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地流向管理层,控制和管理是各自的信息孤岛。导致在管理层面反映的数据,出现客观数据少、人为数据多的现象,使管理层的生产数据失真; 第二是在管理与供销之间,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和供应管理彼此之间也是信息孤岛,容易造成较大数额的呆账、坏账; 第三是在产品和客户之间,由于缺乏现代化手段支撑,无法实现大产品大服务的目标,甚至导致客户流失。”仪征化纤股份公司原信息中心主任陆佳在谈到信息孤岛问题时认为,“实时数据库可以衔接业务管理层与生产控制层,是企业信息化三层构架中衔接业务管理层和生产控制层的关键项目,是ERP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建设实时数据库是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关键。”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提出了海洋化工集成制造“管、控、营”一体化思路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利用国产工具软件对产品三个层面实施信息资源规划,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功能集成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遵从统一一致的指导思想,制定三个层面应用系统共同接受的数据标准。解决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和文本数据库的数据通信和集成技术,建立过程控制层、管理执行层、经营计划层应用的数据结合点。
抓好一把手工程
大家知道,一个重大项目的成功与否,一把手脱不了干系,信息化建设工程就是如此。首先,ERP建设就是一个一把手工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ERP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和深层变革的重大管理工程,建设过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没有一把手的责任到位,ERP系统的实施将会阻力重重。譬如,仪征化纤公司就是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各二级单位、部门一把手参加的ERP项目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规划设计、现场实施和上线运行的各个阶段,充分体现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即时决策”和对关键环节的“即时推动”。但是,部分石化企业代表表达了另一种声音: ERP是一把手工程不假,但是我们公司的“一把手”不懂IT,主意天天变,计划天天改。所以说,“一把手”应该在项目初期统一协作、统一规划时发挥作用,而在后期实施时就不必参与过多。
第二,ERP建设应当以业务部门为主导。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油化工规划研究所室主任刘一心认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主要工作思路应该是为信息系统建设要为公司业务服务,不能靠领导和IT部门一厢情愿,应该由业务部门主导,要非常了解自己的业务基础,哪些业务适合信息系统实现,哪些则不是。“实际建设中,不是说按照ERP或者ITIL的原则不走样的照搬建设就好,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只是一个方向和指引,业务才是核心。”郭强说。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原信息中心主任何耀武回忆说: “当时我们就坚持让业务部门领导统管ERP项目,业务部门提需求,IT部门来实现。”
第三,信息化建设要统一认识、统一规划。
陈家美认为,“从分析形成信息孤岛的原因来看,首先是原来受认识水平和应用范围所限,从没有考虑较大范围的系统功能集成; 其次考虑使用信息化手段时往往站在本部门、本单位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实施信息化应用系统,容易造成层面之间的信息孤岛; 三是现在的企业信息化合作商或系统开发商,还没有同时涵盖三个层面的应用系统和开发能力,大多针对某一个层面的应用居多; 四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认识不够,仅就眼前的应用而准备数据,长效的基础性的数据开发没有得到重视。”尽管统一认识至关重要,但实现有难度。刘一心认为,“要做到统一认识难度很大,比如领导和员工上下观念的统一、各部门之间利益的统一、业务部门与IT部门认识的统一、上下游企业规划的统一等等。”
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实现长期运维和长效改进。
郭强分析到,“ERP工程庞大,结构复杂,随着建设的逐渐深入,我们越发感觉到人才是一个短板,尤其是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上缺乏挑大梁的IT人才。虽然我们通过培训,大家理论上理解了,但是很多时候实施难,发现的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难题。”刘一心也有同样的看法: 信息化不是“建”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可是“谁”来用呢?工程建设时我们依靠国外咨询公司和国外工程师协助,项目结束后国外专家走人了,留给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信息系统的长期运维和可持续改造,这些关系到我们的投入能否收到应有的效益,遗憾的是,我们恰恰缺乏这样的人才。
第五,国产软件备受期待。
一个非常遗憾的事实是,在ERP项目中,国外软件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信息研究所所长金坤认为,“由于小企业投入少,利润低,往往得不到大型软件公司的重视。拿个软件来就让我们用,很显然,系统实用性不强,应用效果特别不好。因此,非常希望国内的软件厂商能够多关注小企业,尤其是国营的中小企业。”面对国外软件大行其道,而信息化程度迟迟得不到明显提高的问题,行业人士分析说,目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往往急功近利、推进过快,对国外的软件采取拿来主义,结果出现投入很大、效益不高、系统应用水平低的现象,软件开发集成度差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把国外软件拿过来集成再造、引进吸收再创新; 另一方面,面对广阔的市场,国内IT企业应当迅速成长起来,发挥本土企业优势,为石油石化企业打造适用性更强、成本更低的信息系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战生就明确地指出: 信息化建到哪里,安全保障就应该跟到哪里。然而在石化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对于数据恢复业务而言,有研究显示: 只有5%的石化单位拥有或在建灾难备份系统,63%的单位处在规划中,此外还有32%的单位尚未考虑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2000年,中海油进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后上线了应用系统。当时IT部门主要负责账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打补丁等日常管理工作,但后来系统逐渐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病毒、甚至系统崩溃。郭强介绍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003年中海油在总部做试点,上线了安全管理项目,包括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管理框架、软硬件安全管理等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并增加了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到2005年左右开始安全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搭建起整个集团的安全防护体系。“中海油的经验就是安全管理要总体规划,要形成各体系集中上线。”
以前吉林油田各采油厂之间的网络架构采用微波技术,现在吉林油田的38个局域网主干通道采用光缆连接,油田拥有自己的通信公司,各局域网之间通过信息中心互联。油田中心网的安全方面,在互联网出口设置防火墙,内部网络采用物理网闸,统一采用业内权威的杀毒软件。但是吉林石油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姚斌依然觉得: 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对油田内网威胁最大的还是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而与国外企业交流发现,国外专家句句不离企业的机密数据。”说到信息安全,刘一心感触颇深: 如果机密数据仅仅放在企业内部资料上,那么安全性还相对较高。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建设,内部企业间的生产信息互相交换共享,机密数据上网之后的安全性越发让人担心。另一方面,总部下达的五年工作规划都是刚性指标,一旦泄露,对方将对我们未来五年的情况了如指掌。其实企业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对于内网管理、内网监控是时下一个热点话题。目前比较突出的是政治安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信息中心主任何耀武介绍说,如果有个别员工用企业内部网访问非法网站,触犯了法律,这时我们就需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这时的问题就跨越了信息安全问题,但它是源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造成的。而且,由于企业正处在变革期,企业自身内容安全方面也属于安全管理范畴内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内部信息安全问题应该跟信息化建设一起考虑,做到统一规划,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