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交易中心

请登录

注册

余彤:中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成就和规划思路

2014-08-04 22:23:09 《中国金融电脑》 作者:余彤
A A
服务全球 支持多元 引领创新——中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成就和规划思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余彤 《中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出,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筑现代信息
服务全球 支持多元 引领创新

——中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成就和规划思路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余彤

    《中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出,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筑现代信息科技体系框架,逐步实现银行业务品种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渠道网络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和金融监管现代化,建立满足银行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制度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符合国际化、规范化的监管机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环境保障,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业务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银行业整体运营效益明显提高,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金融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信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全球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金融市场策略也完全转向了以客户为中心,这些都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推动力。本文从“十一五”期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建设成果谈起,展望 “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所需实现的IT能力目标,从“全球”、“多元”、“创新”等视角思考中国银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信息科技建设成果

“十一五”期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工作以服务业务发展战略为根本要求,以符合国家及行业监管要求、保障安全生产运行为基础,以全面实施IT蓝图为核心,以支持业务发展为目标,在战略规划、信息科技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核心银行系统转型、数据架构与治理、内控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扎实的工作,提高了全行信息科技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了信息科技的支持、保障和促进作用。

1.以核心银行系统转型为契机,实现科技支持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为全面提升信息科技能力,提高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持水平,中国银行于2003年启动IT蓝图咨询项目,2004年正式批准IT蓝图发展规划,从应用架构、基础设施、IT治理和安全四个方面,明确了信息科技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根据IT蓝图发展规划,中国银行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IT蓝图实施工作。

IT蓝图项目的实施对核心银行系统的改造,其核心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引入国际先进银行的最佳实践,在全面分析中国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原有业务运营模式的基础上,把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运营模式和成熟模型融入到中国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践之中;是推动中国银行在经营模式转变、管理理念深化、核心竞争力增强、业务功能拓展、业务流程再造、风险控制提升等各个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变革;是为中国银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和持续经营奠定坚实基础的战略性举措;也是一项触及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根本的、涉及全行业务和科技各个领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建设工作始终沿着IT蓝图发展规划的实施路径有序推进,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核心业务系统已成功投产23家境内分行,并将继续进行系统升级完善,计划于2011年年底实现全辖投产。

“十一五”期间,随着IT蓝图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中国银行的IT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支持了业务和产品创新,促进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了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具体来说实现了六个方面的IT能力提升。


(1)集中客户信息管理。实现以全行唯一客户号为索引的客户信息管理, 为有效识别优质客户、分析客户行为, 进而向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保持中国银行的持续竞争优势打下良好基础。
(2)交易与核算分离。改变了传统“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系统处理模式,将客户交易处理与银行内部账务处理相分离,提高了交易处理效率,降低了银行内部管理变化对客户服务的影响。
(3)全行一本账。由逐级清算转为一点清算,财务报告由逐级汇总转变为总行集中管理,实现了客户资金汇划的实时高效,提升了内部资金管理能力,降低了管理复杂度。
(4)前后台分离。实现前台柜员操作更为简化,后台处理集中化和专业化,网点的服务效能进一步增强,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进一步提高,为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业务风险创造了条件。
(5)灵活的产品配置。产品定制更加灵活、高效,金融产品推出流程更加简化,实现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
(6)操作风险集中管理。通过实现集中的全辖柜员管理、立体的交易管控、灵活的授权管理,构建了全方位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提升了内控管理水平。上述IT能力的实现,全面提升了中国银行的客户服务水平、产品市场响应速度、内控管理能力和系统运维能力,为支持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面推进IT治理机制建设,不断提升信息科技统筹管控和产出能力

在加快推进信息科技建设,实施信息科技战略转型的同时,中国银行不断深化IT治理机制建设,建立了以“一部三中心”为基础的信息科技体系治理架构,持续强化全行范围内的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力度,统筹管控信息科技的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工作目标和绩效、总体技术架构和方案、标准规范和流程、预算与成本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信息科技风险控制等措施,建立了良好的信息科技管理和制衡机制,信息科技体系整体合力稳步提升,信息和资源的共享程度不断加深,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持续完善。

同时,中国银行在信息科技工作方法和机制上不断创新, 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机制, 实现了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突破;结合CMMI4量化控制要求,建立了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的软件开发支持保障体系; 采用企业级建模理论,创建了适用于中国银行实际情况的测试方法论和测试模型;运用先进的项目投产实施管理方法,不断完善投产能力评价工作机制,实现了项目投产的科学性和计划性管理。“十一五”期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整体产出能力大幅度提升。仅以2010年为例,应用项目实施能力较2009年提升50%,应用项目投产数量较2009年增加71%。软件中心大力推进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执行; 提高需求分析和任务管理水平,实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务-产品-版本”的全流程跟踪管理,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问题管理机制; 持续创新应用系统售后服务模式, 进一步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软件中心先后通过了ISO9001 :2000和CMMI4认证,软件开发管理水平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3.IT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IT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国银行在国内建成了由北京生产中心、北京同城备份中心和上海异地灾备中心构成的“两地三中心”基础设施架构,IT基础设施管控水平不断提升。在软硬件资源的统筹管理方面,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按需分配、动态调整”为原则,努力创建灵活应变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建立设备“资源池”的运作模式,强化软硬件资源配置及环境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动态调配,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科技环境资源保障能力;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共享力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虚拟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整体投入。在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断强化信息科技体系人力资源需求统筹,通过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引入外部人力资源、统筹调配全行科技力量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既缓解蓝图建设期间人力资源紧张局面,也有效避免过渡期内人员规模的过度扩张。在安全生产运维方面,持续应用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大力开展生产运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狠抓精细化管理,科学调度生产资源,创立实施了持续细化、精益求精的指令调度体系,强化了故障管理和问题管理机制,加强了“端到端”一体化运营管理,初步建立了适合“两地三中心”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生产监控体系,运维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安全架构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全行性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审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行整体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中国银行信息系统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了重要敏感时段的信息安全保障任务。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思路

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国银行战略发展要求, 初步提出了服务全球、支持多元、引领创新的“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思路: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对金融业的发展要求为指导, 以支持中国银行“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为目标,在全面梳理现有IT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应当具备的新能力,以“服务全球、支持多元、引领创新”为突破, 明确“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建设的总体目标、关键任务和实施路线图,构建符合中国银行战略发展要求的前瞻性“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1.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对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五点要点:要求发挥金融对现代产业的支持作用;逐步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促进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上述要点对于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金融业务发展与信息科技建设的关系,也对金融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国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银行初步提出跨境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构想,从全球、多元、创新的战略角度来看,要求IT系统在渠道建设、客户信息与服务、金融产品、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能力。

在渠道建设方面,需要实现集团和全球范围内渠道层的整合,提供统一、一致、丰富的渠道支持;在客户信息与服务方面,需要实现集团和全球范围的客户信息和账户信息整合,提供完整丰富的客户活动数据,支持集团内公司销售服务管理和财富管理,支持集团视角的客户分析;在金融产品支持方面,需要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快速的支付和交易处理能力,实现跨区域和多元化的产品交叉销售,支持全球现金管理服务;在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需要实现集团和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授信和信贷风险管理,支持集团范围内并表和集团视角的管理分析能力并支持巴塞尔Ⅲ的IT建设。

3.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绿色IT等科技创新不仅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新的技术条件,也对金融行业提升IT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获得更智能的洞察,可以将支付的实体电子化,为金融创新服务提供了新设想;云计算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对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通过资源池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为金融IT架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三网融合将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通过三网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为金融服务渠道扩展提供了新方向;绿色IT以发展绿色IT,提高IT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日益增大的IT设备购置和使用,减少相关排放和资源、能源消耗为理念,为金融IT系统的运维带来了新思路。

4.构建“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将中国银行现阶段已具备的IT能力与中国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要求相结合,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IT能力,即“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如图所示)。


 

    围绕上述目标,中国银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①服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的战略要求,全面提升现有IT系统架构和IT支持能力,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使规划更具前瞻性;②建立支撑一体化、多元化和金融创新的灵活、可扩展的基础技术框架平台,实现集团和全球范围内系统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推进IT系统建设,整合集团内各种信息和服务,形成合力,支持业务战略的实现;③研究新技术,抓住新机遇,服务新的市场变化和客户要求;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服务于生产实践,提升信息科技生产力。

    “十二五”是中国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中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机遇期。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信息科技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面提升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和水平,为中国银行下一个百年基业夯实科技基础,是“十二五”期间摆在中国银行信息科技人面前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将以“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为契机,努力打造“服务全球、支持多元、引领创新”的中国银行信息科技战略架构,再创中国银行信息科技的辉煌。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