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界都在热议“互联网+”,今年6月在食品安全周到来的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成为率先示范的行业,“互联网+农业”正在改造农业领域的上中下游的产业,已经深入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领域,都有“互联网+”的身影。
那么被互联网颠覆的农业是什么样子?农产品品牌如何借助互联网走向前端?在“互联网+农业”的影响下农业品牌要想真正落地又面临哪些挑战?
事实上,互联网落地农业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互联网+农业”和“农业+互联网”这两种商业模式。“很多企业把‘互联网+’当成了+互联网,这是理念的错误,‘互联网+’是化学反应,+互联网是物理反应,‘互联网+’必须打破原有的格局,是自上而下进行颠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吴革表示。
“互联网+”可追溯系统:安全
“扫码就能看到这牛奶是从哪头牛身上挤出来的,扫码也能知道我买的‘姐妹厨房’的鸡肉的鸡是什么时间出栏的。”拿着一盒蒙牛牛奶和一袋大成食品出产的“姐妹厨房”品牌的鸡肉,年轻的尧尧妈妈李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以前这些都不可想象,但是现在我必须看了,因为我要给孩子选购我自己放心的安全食品。”
在养殖业,肉蛋奶等动物蛋白产品在食物链中的安全风险也较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提供源头产品的农场管理与加工工业管理相比未能同步发展,因此提升源头养殖农场及对所使用饲料、药品等的安全管控,建立全程可追溯食品管理系统,是有效改善肉蛋奶食品安全的途径之一。
“但是,之前有很多公司在这方面都在做噱头,它只是告诉你是哪一个工厂做的,二维码一扫,哦,这是某某工厂,某某地址,只是这样的,并不是真正的溯源,找到是哪一个工厂制造的,那不能算是一个很完整的溯源。”大成食品集团战略长李景辉说。
在国内,尽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在全国大力推行,但实际上,农产品信息做到真正的溯源,有一定的难度,规模化养殖和生产的农产品的信息溯源比较容易。“牛、羊、猪、鸡是规模化养殖,便于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以‘头’为单位进行溯源。”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陈红华表示。
如今已成为肯德基最大供应商的大成食品,采用高度垂直整合业务模式,将饲料生产、鸡只孵化及屠宰、鸡肉加工及加工食品生产整合为统一的经营平台。这种业务模式让公司可有效地追查来源及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贯彻实行严格的质量及卫生控制措施,确保所有产品的质量及安全。
互联网医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二手市场互联网+食品互联网+外贸互联网+家居互联网+家电互联网+超市互联网+购物中心互联网+百货互联网+新闻互联网+娱乐
李景辉表示,大成食品从2006年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索,终于正式完成了可从农场到餐桌进行全程追溯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来源透明鸡肉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每一包或每一箱大成“姐妹厨房”的鸡肉产品及鸡肉加工食品只要输入包装上的安心码就能通过手机或互联网便捷地知晓包括养殖农场、饲养人、入雏与出栏时间;所使用的批次饲料生产信息;电宰工厂、批次鲜肉生产及质检信息;食品深加工信息等内容。
“借助像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形式,消费者可以完全自主地了解所消费产品的完整生产流程和相关质检报告,从而能够放心享用可追溯的安全食品。事实上,互联网能够改变的前端只看到的是供应链问题,是可追溯问题,但后端则是真正对管理系统的改变,这才是最难的也是最大的挑战。而且,在真正的‘互联网+’的模式下,带给我们传统行业的是新的价值,新的生命,对于我们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也是意义重大,这才是我们做‘互联网+’的真正意义,而不是简单地与互联网进行个嫁接。”大成食品集团董事局主席韩家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