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加码布局,“互联网+农业”商业应用开始提速。
在国外,美国室内农业创业公司PlentyInc获得软银愿景基金及亚马逊投资;在国内,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开辟农业电商业务。与此同时,政策红利也为互联网与农业融合保驾护航。
在资本和政策的双重推力下,中国农业经济正在发生变化:在生产领域,无人机植保和智能养殖方兴未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阿里、京东、苏宁等大企业先后布局农村电商网点体系;在金融领域,产业金融与电商平台正深度融合。
无人机植保初具市场规模
业内认为,“互联网+农业”的关键入口是,服务农民的切实需求。随着适应作物病虫防害专业化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广州极飞科技正走在植保无人机研发的前沿,并初步形成市场规模。
日前,极飞科技获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DotDesignAward),同时在全国29个省份都设有运营机构,已累计为20万农户提供1500万亩次的植保服务,减少了30%农药使用和90%水资源浪费。
创始人之一的龚槚钦向记者表示,要做农业科技界的“滴滴打车”,服务“三农”产业是极飞科技希望用新技术改变农业的落脚点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近2700万台农机,这些农机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闲置的。在东北地区,农机至少有2/3的时间是闲置的。在极飞科技看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农机利用率是提升农户、合作社利润的关键。
“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与金融机构比如蚂蚁金服等,开展了一系列无人机租赁和共享服务”,龚槚钦表示,让植保无人机得以低门槛地在农村流通,这也加快了智能农业设备的普及速度。
此外,京东也在大力推广科技农业人才培训。今年4月,京东发布“京东农服”APP。据悉,京东农服APP将与新成立的京东农业研究院、京东农场一起成为京东智慧农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发的“京东农服”APP上,可以看到有任务、学院、飞防队、工具四个专栏,不仅可以让植保的供需双方能够直接对接上,还能够做到无人机全过程的注册管理,实现实时跟踪、资源调配和数据分析。
电商释放农村新消费
农村电商在释放农村消费力、开启万亿新兴市场上的作用日益显著,吸引各大电商纷纷在此布局,阿里巴巴、京东等都把农村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体系落后,电商在此处大有可为。面对日益饱和的一、二线城市,农村电商成为各大电商的新战场,在国家政策扶持、农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电商巨头加速下乡等多方面因素的带动下,农村电商取得了稳步发展。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估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2020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6860亿元。
就在今年4月17日,阿里巴巴与五星控股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在农村市场的争夺持续加码。据悉,阿里巴巴将向五星控股旗下汇通达公司投资45亿元。双方将在供应链、渠道、仓储物流、技术系统等维度展开合作。
来自阿里的数据显示,其农村淘宝业务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700多个县30000多个村点,已孵化培育出160多个区域农业品牌,上线300多个兴农扶贫产品和23个淘乡甜种植示范基地。
农业金融与电商平台正深度融合
农业金融与电商平台的深度融合,正在大大促进渠道的集约化和扁平化。
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农业企业的信用贷款能力较低,且三农领域线上数据远远少于城市,信用评价和信用体系建设也较城市更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据日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05万亿元。报告还预计,到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3200亿元,金融缺口巨大基于农业生产的需求。
目前,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等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农户消费者购买数据、销售者和供应商的信用数据。企业根据数据优势建立起一套信用风控模型,从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8年亚洲博鳌论坛上,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认为,京东金融正在新农村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他举例说明,比如京东金融开创行业先河,推出了数字农贷。所谓“数字农贷”,具备三大特点:其一,基于农业生产的量化模型及农民的历史生产数据给农民授信,免抵押,免担保,大大降低农民获得贷款的门槛;其二,通过生产量化模型精准地把资金定时、定量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使得给农民的每一分贷款都不会产生闲置费用,;其三,京东金融的系统同时为农民做风险管理,辅助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近日,蚂蚁金服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计划向“一带一路”国家及全球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据悉,农发基金与蚂蚁金服的合作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业务计划制定、价值链融资和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