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印度电力部宣布印度首次从电力净进口国转变为电力净出口国: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印度从不丹进口了约55.85亿千瓦时的电力,而向尼泊尔、孟加拉国和缅甸共出口了约57.98亿千瓦时的电力,超出进口量2亿多千瓦时。
一直以来,印度都是一个电力紧缺的国家,2015年人均年电力消费只有1000多千瓦时(约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尚仍有2.4亿人口未能通电,占印度总人口的将近20%。而已经实现电力覆盖的地区,电力供应也极不稳定,即使在大城市,限电或停电也是常有之事。2012年7月末,印度连续发生了两次“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影响范围波及印度29个邦中的20个,共3.5亿人口,停电时间长达14小时(由于经常停电的缘故,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和产生的损失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以及落后的输配电系统和调度管理体制等。
在一个自身电力需求如此紧张的国家,怎么还会有如此大量的电力出口呢?这要从和印度长久以来与南亚诸邻国间的“电力外交”说起。
南亚,全球最缺电的地区
南亚各国电力发展水平普遍比较落后,电力供应一直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印度外,该地区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分别还有6000万、5100万和700万无电人口,是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外全世界无电人口最多的地区。
与此同时,近年来南亚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稳定,电力需求增长也十分旺盛。如果能够在南亚国家之间推进电力合作和电网互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峰谷平衡,对推进地区电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尼泊尔、不丹等国水电资源丰富(据估计,不丹和尼泊尔的水电开发潜力分别达3000万和4300万千瓦),与周边以火电为主的印度、孟加拉国等有着强互补性。
世界银行估计,通过开展电网互联,在2015年-2040年期间可为南亚地区减少电力供应成本2220亿美元,并可将2040年电力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25%提高到31%,减少8%的碳排放。因此早在2005年,南亚国家就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框架下成立了南盟能源中心,并于2014年11月签署了《南亚能源合作(电力)框架协议》,旨在鼓励和推动区域内的跨境电力互联和交易。
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同时,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的中心位置,西与巴基斯坦交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以及中国等国家相连,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条件,以及相对发达的电力工业体系,使得印度在与周边国家开展电力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力也成为印度与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等邻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印度外交政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