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下称中核建)在1月31日对外宣布合并,重组工作正在进行中。
2月9日,在中核召开的记者见面会上,中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就两大集团的重组做出回应。他表示,中核建和中核合并后,并不会对其他业主的核电站建设产生影响。
1月31日,国资委官网公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核与中核建实施重组,中核建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核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这是继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国电集团与中神华集团合并后,能源行业第三例落地的央企重组。
中核建在中国核电施工工程市场上,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国内外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企业。业内有人士担心,与中核合并后,是否会对同为核电业主的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家电投)的核电工程建设产生影响,造成不公平竞争。
在中国核电行业,具有核电运营资质的企业只有三家——中核、中广核以及国家电投。
“中核建具备同时承担40台核电机组的建造资源和能力,历史高峰时,曾同时在建30多台机组。目前,中核建在建的机组约为20台,”潘建明表示,“两大集团重组后,仍然将继续服务中国所有的核电项目建设。”
中核建的核电工程建设业务,已被装入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核建,601611)股份制公司。潘建明称,作为上市公司,中国核建需要对所有股东负责,其业务会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项目也均通过公开招标,在机制上能够保证市场的公平。
在中核看来,和中核建重组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业务互补、优势互补,建设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性核工业集团,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核电“走出去”。
截至2017年6月底,中核建已承担了63台核电机组的建造任务,正在承建的核电项目包括红沿河、阳江、台山、防城港、福清、田湾、三门、海阳、石岛湾以及巴基斯坦恰希玛、卡拉奇等11个项目共23台机组,是世界上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企业。
截至2017年12月29日,中核旗下核电机组的年度发电量已经突破千亿千瓦时。目前,中核在役核电机组17台,在建核电机组9台。
此外,对于业内关心的中核旗下三门核电1号机组的进展问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制有限公司(中国核电,601985.SH)董事会秘书罗小未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该机组已经通过多次装料前的检查,装料前的各项工作都已就绪,就等国家领导部门颁发装料许可。
2009年3月31日,采用美国AP1000技术的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开始浇注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成为全球首台该技术核电机组。按原计划,三门1号机组应在2013年建成投产发电,但由于主泵、爆破阀、飞轮等关键设备出现问题,推迟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