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发电规模趋于多样化和分散化,电力系统和设备必须在极端压力条件下完成“提高可靠性,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任务,这就产生了对微电网要求。
微电网有诸多优势,比如可以有效解决风、光等清洁能源并网问题;电力运输半径小,线损非常低,在出现意外状况或者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自行提供电力,确保小范围电力的稳定运行;还可以解决部分调峰和备用问题。过去数年,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的度电成本、储能成本在迅速下降,微电网的控制技术不断成熟,设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微电网建设的爆发点在不断临近。GTM Research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微电网的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28亿美元。
美国CERTS合作组织最早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此后在美国能源部和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资助下,开展了微电网技术研究。全球领先的动力管理公司伊顿从最初就参与了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能源部的微电网项目,开发了微电网的运行及控制系统。2005年,伊顿和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一同承办首个CERTS(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学会)技术讨论会。目前,伊顿已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可以提供风光电接入、储能系统、监控系统、智能切换开关、微电网在线优化管理系统等全套产品,并已成功帮助非洲建设了最大的太阳能微电网项目。
近几年来,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微电网管理与发展的政策与文件,包括“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微电网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印发《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的通知”等,显示了政府为推进能源供给侧和电力体制的改革,促进并规范微电网健康发展,引导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决心。
中国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第一个工业级微电网系统——广州南沙区低碳高可靠性微电网项目,就是伊顿与广州供电局共同推进的。项目包含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池储能、充电设施,以及本地和中央两级微电网控制系统等,不仅积累了在高灾害风险、高新能源渗透率、分布式结构微电网系统条件下的设计经验,也为完善中国微电网设计和运行的相关标准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针对未来微电网以及超微网的多电源管理平台,伊顿特别打造了“蓝云计划”,为其提供微电网技术数据中心供电解决方案和基于UPS架构的储能技术。“蓝云计划”起源于伊顿全球能源计划,采用了多项专利技术的保护,完全整合了上、下游的电源平台,单系统可实现高达1*8MW容量。其系统原理是:采用ESS市电直供专利技术,确保在低负载率下UPS整机效率都可高达99%;通过智能多输入静态转换开关和状态机实现电网、柴油发电、太阳能、化学电池等多输入的无缝切换,保证输出电压平稳平滑的过渡;通过内部高性能电源能量转换模块实现单、双向能源管理。“蓝云计划”实现了电源技术从传统的仅关注负载端到同时关注电网端的革命性突破,既可确保微电网级数据中心设备7*24不间断安全运行,又能达到可观的节能效果。
微电网在能源安全、灵活性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随着微电网有关设计、试验和运行标准逐步完善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电网公司的积极参与,中国的微电网工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伊顿将凭借在微电网领域里的成熟经验、完整技术和对工业标准的理解,积极推进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为中国微电网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