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大部分已经在持续下降,电力消费也基本饱和。而发展中国家,其快速工业化与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其能源消费仍旧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那么,需求的增长到底是能源转型的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一个基本的事实,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大部分已经在持续下降,电力消费也基本饱和。这根源于产业结构的日益轻型化、人口与劳动力的总量下降与结构变化等因素。而发展中国家,其快速工业化与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其能源消费仍旧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比如我国在2003-2012年的十年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费高增长——GDP能源弹性系数超过1,煤炭比重不降反升的阶段。那么,需求的增长到底是能源转型的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好消息的来源是基于既有格局的讨论
说是好消息的很多。需求旺盛,代表着很多新增的市场。如果需求不增长,那么可再生能源的扩大将意味着已有化石能源发电提前退役或者封存。有人认为, 增量中替代相对来说容易,在已有的利益格局中重新划分难度更大。
国际能源署(IEA)对世界各国的电力增量与可再生发电增量的统计可以清晰的说明这一点。从绝对量来看,发电国家往往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大于总发电增量,意味着明显的“存量”替代。而发展中国家,印度、东南亚、我国都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占新增发电量的一部分。其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可能增长,但是传统发电机组也仍然具有增长的空间。
当然,必须指出的,这无法得到“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还无法支撑电力增长的结论”,这属于典型的倒果为因。计划分配的电量,缺乏明确价值标准的调度原则(所谓“三公调度”),使得可再生能源即使具有那样的潜力,也无法发挥作用。
坏消息的来源基于“转型”的基本含义问题
说是坏消息的也有,但是比前者少。需求增长越快,显然,同样节奏的新能源所能占据的份额就越少。那么,所谓能源转型的程度,以各种能源在结构中的比重来衡量,就会慢不少。
转型,顾名思义是结构变化,而不是可再生增长很快,而化石能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份额上的降低。事实上,从煤电的比重而言,这是过去20年的故事。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容量与发电量增长异常迅速,但是煤电的比重并未有明显的下降。BP能源展望的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的煤电比重为38%,跟20年前的1998年是完全一样的。
来源:BP全球能源展望2018
总结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需求增长是转型的障碍,理解为福音的属于逻辑前后不一致与思考问题的起点目标不明确。当然,它超越了经济视角,往往进入了政治可行性领域。
作者介绍:张树伟 能源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德国洪堡学者,现担任卓尔德环境(北京)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能源经济师,从事基于定量模型的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大型跨学科能源经济环境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此前多年供职于中国电力行业、国际能源署(IEA)等研究咨询与决策支撑机构,对交通、电力、可再生能源产业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具有专业经验。2016-2019年项目与研究聚焦在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模型表征、电动汽车参与电力平衡市场模拟、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评价,以及电力体制改革与市场设计跨国比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