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国家电网在服务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变革的排头兵。国家电网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发展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扎实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电能清洁替代,积极推广综合能源服务。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推动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柔性灵活的现代电网。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坚定参与者和推动者、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积极实践者和引领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革命这两个密切联系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九届扎耶德未来能源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
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体现大国担当
李俊峰介绍,人类社会开始关注和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与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同步。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并于1990年发布《第一次评估报告》,确认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开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重大热点议题。近40年来,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京都议定书》(1997年)、“巴厘路线图”(2007年)、《哥本哈根协定》(2009年)、《巴黎协定》(2015年)等国际性公约和文件的出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同样交出了出色的答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渐成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体现了大国担当。
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我国是坚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2015年6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履行缔约义务方面,我国是坚定的行动者和落实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是我们从国情出发,制定政策措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见证。
“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0%左右,超额完成先前确定的17%的目标。2017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6%,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多亿吨,已经超过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上限目标。我国正走在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清洁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推手
李俊峰认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更是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了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与变革;而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发展的转型,又反过来推动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入发展。
我国从2003年开始着手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5年颁布、2006年实施,极大推动了光伏、风电的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光伏占到全球的近75%,风电占到全球的近35%,均稳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利用方面,以电煤为例,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平均供电煤耗从1978年的471克标煤/千瓦时降至309克标煤/千瓦时,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低至266克标煤/千瓦时;100%燃煤电厂实现脱硫,92.3%火电机组实现脱硝。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能源总量供应不足的矛盾已经解决,能源结构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我们的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消费占比还非常高,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完成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能源转型、能源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俊峰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年耗电量为5000千瓦时,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碳排放量从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时的不到2吨,排在100名之后,变成2017年年底的超过7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还将继续提高,如何在提高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降低碳排放的增速,甚至是减少碳排放总量,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更为迫切。2013年年初,突如其来的重度雾霾,促使我们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大气治理。在2013年“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部完成的基础上,今年6月份,国家又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供应,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包括用清洁的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代煤炭,提高油品质量等。
李俊峰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两大推手的推动下,我国能源转型顶层设计的路径日渐清晰。在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这为我国能源发展变革指明了方向,是我国做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最明确的宣示。
国家电网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俊峰介绍,现在全球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会超过30%,到2050年超过50%,到本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和其他非化石能源将全部取代化石能源。这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体到我国来说,从2005年、2006年开始,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李俊峰认为,风电、光伏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前几年突出的“弃风”“弃光”矛盾。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走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道路。而集中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依托大电网,构建大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但是我们在大规模建设超大风电基地、光伏发电站的时候,没有配套考虑电网输送通道和终端消费用户。直到“十三五”以来,国家批准建设了多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后,问题才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2017年6月17日零时至24日零时,青海省连续168个小时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的实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它证明了电网高比例接纳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尝试,在能源转型和能源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国家电网在服务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变革的排头兵。国家电网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发展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扎实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电能清洁替代,积极推广综合能源服务。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推动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柔性灵活的现代电网。
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电网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性将会更加突出。国家电网不仅仅要做排头兵,更要做主力军。
能源转型、能源革命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创新取代资源依赖、清洁电能取代化石能源的过程。能源转型、能源革命,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电气化水平;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最重要的是增加电力消费。电网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加快建设现代智能电网,让高比例接入、消纳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主的非化石能源成为常态,让清洁电能应用的领域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