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间2018年匆匆而过,而岁月的车轮从未停歇,崭新的2019年已经到来。回顾走过的2018,售电行业经历了售电公司退市潮、4个行业用户全电量参与交易、跨区跨省电力交易规则出台、首个现货市场投入试运行、发改委约谈增量配电进展缓慢省份第四批试点开始申报……可以说,2018年是售电行业风起云涌而又精彩纷呈的一年。
跟随北极星售电网一起回顾这难忘的售电2018!
1.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 发改委四批降价措施护航实惠落地
近年来,高电价一直是影响企业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改委今年出台四批共十项降价措施,如: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降低区域电网和部分跨省跨区输电线路输配电价、调整电力行业增值税税率、扩大跨省区电力交易规模等。另外,针对已部署降电价措施实施后,电价降幅尚未达到10%的地区,发改委再部署若干措施(电网环节让利),加大政策力度。
点评: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降电价政策此起彼伏,按年初初步计算,全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幅已超过了10%,合计可减轻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整体上超额完成任务。对大环境来说,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将促进实体经济好转,有利于提高电力需求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可谓是国家发给实体经济的一个大红包。
2.售电市场洗牌加剧最赚钱企业开始亏损售电公司现退市潮
短短三年,中国售电市场风云变幻。国内一家首次交易曾赚得1000多万的售电公司,也开始出现亏损。以广东为例,2018年2月份当月售电公司亏损高达3600万元。与此同时,江苏、山东、广东等省份售电公司退出市场的消息陆续传来。对于售电公司来说,仅依靠过去吃“差价”的模式来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售电市场将围绕电量规模、交易水平、金融实力、风险管控、服务水平、专业能力、能源服务平台等竞争进一步洗牌、分化。
点评:从大环境来看,电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给售电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然而另一方面,2018年出现的售电公司退市潮也成为了业内的尴尬。电力市场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电力体制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所以一定要有心理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3.全国多地放开4个行业用户全电量参与交易
2018年7月,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其中要求“2018年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4个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电量参与交易,并承担清洁能源配额。”文件发布后,山西、山东、河北等省份纷纷出台政策,放开四大重点行业用户进入市场。
点评:煤炭、钢铁、有色、建材四大高耗能用户年耗电量约为1.5万亿千瓦时(实际用电量高于此)。现今国家和地方逐步放开四大重点行业参与市场化交易,意味着电力交易规模再度扩围,更利于缓解各地电力用户和售电公司失衡现状,对于售电公司来说是绝佳利好。
4.两部委发文推进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
2018年8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对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各省(区、市)电力交易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造,为市场主体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要求股东应来自各类交易主体,非电网企业资本股比应不低于20%,鼓励按照非电网企业资本占股50%左右完善股权结构。并对改造工作的时限做出规定——应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各地还需持续推进电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工作。
点评: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新一轮电改中利益被撼动的一方,电网希望通过对交易中心的掌控来减少影响,但在全资子公司的模式下,很难保证交易机构相对独立,也不利于后续现货市场的建设。电力交易机构拟股份制改造将有利于电力市场公平竞争、规范交易。
5.南北两大区域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发布
2018年8月29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公布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暂行)》,至此全国首个获得政府批复的省间中长期交易规则正式面世,其也是目前最为全面、细致的市场交易规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标志着跨区跨省交易今后将有据可依。不久,9月10日能源局批复了《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暂行)》,至此我国南北两大区域的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空间已被全部打开。
点评:两份文件的出台,基本覆盖了国网及南网的所有区域,可以说我国在推进跨区跨省交易上取得了历史性进步,跨省跨区交易已经准备就绪。电力交易将被赋予更多可能性,并有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省间交易壁垒。
6.首个现货市场交易规则问世、现货市场投入试运行
2018年8月30日,南方能监局会同广东省经信委、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公布了《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市场运营规则体系(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正式问世。翌日,广东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启动,按照模拟推演、模拟运行(不结算)、结算试运行三个阶段开展。作为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之一,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此外,甘肃、山西电力现货市场也于12月27日启动试运行。
点评: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拼图”中的关键一块,广东、甘肃、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的启动试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意味着已经建成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几块“拼图”完整构成了电力市场的“美好图景”,为下一步现货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尽早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石。
7.陕西售电公司控诉电厂“违约” 直接监管机构面临考验
今年下半年陕西直供电售电市场一度出现“对峙”局面:瑶池电厂与售电公司签订购售电意向性协议,但却不能履行;售电公司认为其“违约”,甚至指责电厂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两者本来合作顺利,各取所需,但在意向性协议提交给相关部门之前,陕西省发改委为防止恶意竞争,一纸通告限定了电厂交易额度。双方“僵持”由此开始,作为直接监管机构的陕西省发改委也面临一场监管智慧的考验。
点评:瑶池电厂与吴风的售电公司之所以出现纠纷,既与各方决策有关,也与陕西省发改委出台的新规定有直接关系。当前售电侧的竞争主体还处于发展萌芽阶段,培育市场主体的机制缺失,市场运行的基础薄弱,以及各种信息不透明以及“新型垄断”等问题的存在,类似事件虽有产生,但在电改的不断深入下会逐渐消失。
8.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进展缓慢!六省份被发改委约谈
截至目前全国增量配电试点已公布了三批次320家,这些试点分布于31个省区市。从首批105家试点公布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然而全国真正运营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占比不足10%。8月以来两部委组成六个组分别赴各地开展督导调研,发现诸多问题。为推动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加快落地见效,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推进缓慢、问题突出的辽宁、江西、浙江、山东、四川、河南6个省份启动约谈。
点评:国家对于增量配电改革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从督导调研到约谈再通报,最近更是放出了大招——建立直通车制度,12个重点试点项目可以直接联系两部委。近日,第四批增量配电试点也开始申报,1月20日截止。国家对增量配电改革重视程度令人振奋,四川等省份也积极采取行动,提出了电网公司不得控股、无需缴纳基本电费、限制确定业主时间等直击增量配电痛点的措施,相信增量配电改革在2019年必将提速。
9.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拟实行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协同承担配额
11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版。此前,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已于2018年3月、9月两度就《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了意见。根据第三版意见稿,对电力消费设定可再生能源配额,按省级行政区域确定配额指标,各省级人民政府承担配额落实责任,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协同承担配额义务,电网企业承担经营区配额实施责任,同时要做好配额实施与电力交易衔接,明年起正式考核。
点评:第三版征求意见稿跟前两版相比,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简化了,减少了价格等不可预见性因素给用户和责任承担主体带来的过大压力。基于配额所形成的强制绿证和基于自愿所形成的自发绿证市场交易打通,不仅有利于中长期内更好让市场主体自发形成交易市场,也可以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绿证交易中来。
10.甘肃兰州新区指定售电公司签约电量
11月28日,甘肃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向新区电力用户、国投甘肃售电公司下发了一则《关于做好2019年兰州新区电力直接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提出了两点要求:一、兰州新区2019年统一打包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二、各电力用户积极配合国投甘肃售电公司做好申报工作,未及时申报、未统一参加直购电交易的企业,不予享受新区2019年兰州新区相关电价政策。此举在业内引起喧然大波,也将兰州新区推向了风口浪尖。
点评:甘肃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表示,将新区电量统一打包交易,目的是以此来争取最大的让利空间。然而此举并不符合电改的初衷,新一轮电改的“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的要求,希望给市场主体更多的选择权,尤其是减少干预市场的行为,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交易的“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