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这一增速较2017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用电量常被视为宏观经济运行走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6%,增速相对平稳,为何全社会用电量出现8.5%的高增速?这与国内电力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关。
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脱钩,“晴雨表”失灵了吗?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18—201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2018年各季度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8%、9.0%、8.0%和7.3%,增速逐季回落,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是全社会用电量的“压舱石”,去年二产用电量4.7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增速为2012年以来新高,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创近年新高的重要拉动力;用电质量最高的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快速增长,达到1.0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第一产业用电量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电力生产与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一方面,电力短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阻滞和负面效应,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刺激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纵观过去近20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和GDP增速,两者的发展趋势大体同步。
(注:图中2003年至2015年的GDP增速为2016年7月国家统计局根据新的核算方法修订后的GDP数据,2016、2017年GDP增速为国家统计局最终核实数据,2018年初步核算数据)
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一升一降、出现脱钩,是否意味着“晴雨表”将失灵了?其实,影响用电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产业结构、用电效率、电能替代、气温等等,用电量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
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对此解释称,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之一,全社会用电量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出经济运行状况,其增幅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宏观经济走向。长期来看,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影响用电量这一指标的不仅仅只有经济因素。
叶春认为,总体来看,电能替代政策持续推进、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领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新增用电需求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等因素,成为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创近年新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对于电力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很大。所谓电能替代,通俗点说就是过去用煤用油的领域现在改用电力,比如北方冬季采暖煤改电、工业窑炉改造、交通领域的电气化等等。这导致电力在终端用能中的比重增加,但电能替代对GDP增速的贡献有限,这也是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短暂“背离”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介绍,去年全国开展电能替代新增电量约为1550亿千瓦时,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近2.4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增速创新高,不仅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成果的体现。
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较高
用电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与用电结构的调整优化。
2018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9.0%、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分别提高0.6和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量比重为1.1%,与上年持平。
2018年,除了第二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0个百分点、成为主力之外,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为用电量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撑。
中电联《报告》分析称,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3.5%,继续延续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60%;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长12.8%,其中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增长70.8%;受电气化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港口岸电、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等用电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增长11.7%。
此外,去年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18年全社会用电数据折射出的另一大特征,是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相对较高。据中电联数据,除福建、山东外,其余13个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均属于中、西部地区。
《报告》称,去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9%、9.6%、10.9%和6.9%,比上年分别提高1.7、2.3、1.8和2.3个百分点;用电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8.3%、19.0%、26.9%、5.8%。其中中部、西部同比分别提高0.3和0.2个百分点,东部、东北地区分别下降0.3和0.2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份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广西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1702.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4%。贵州、山西两省2018年的用电量增长分别为8.4%和8.5%,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当。据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市场部主任刘明忠介绍,2018年用电量呈现两大特征,原因之一是贵州省传统十大高载能行业中仍有一些在稳步增长,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力消费的带动,该省大数据用电量在2018年同比增长214%。
传统经济大省的用电增速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基数庞大。
南方电网经营区内,广东省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6000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的总和。去年1-11月,广东省工业用电量逾3638亿千瓦时,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62%。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新兴产业,用电增长较快。
2018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以此计算,每1度电支撑广东GDP产出约16元。
国家电网经营区内,2018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60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6128.3亿千瓦时,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年用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的省份。该省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四个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1.1%、5.9%、3.9%、2.1%。
用电量增速回落的背后,是江苏用电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占“大头”的工业用电量为4396.1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9%,但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已由2015年的76.0%降至2018年的71.7%。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分别为14.2%、10.8%,连续第三年增速超过两位数,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分别由2015年的11.3%、10.3%提升至2018年的14.2%和10.8%。
对于2019年全年电力消费,中电联《报告》预测,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用电量增长不确定性增大。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产业运行和地方发展等,以及2018年高基数影响,预计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平稳回落,在平水年、没有大范围极端气温影响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左右。
原标题:涨知识|为何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创出七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