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关于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的通知》指出,经营性电力用户的发用电计划原则上全部放开。
在国内8个电力现货交易试点省份全面开始试运行后,该文件无疑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又大大推进了一步。那么在复杂的文件背后,电力市场各方主体究竟有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 ID:Encoreport 作者:享能汇工作室)
售电公司:
更多电力用户用电计划的开放,看起来似乎又回到了两三年前,售电公司最为黄金的时代。的确,在这一批电力用户进入市场的初期,他们可能和几年前的用户一样,缺乏对市场化条件下电价的准确判断。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用户代理的售电公司可以利用信息差,获取高额的利润。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售电公司开始进入了洗牌时期。一大批过分依赖价差、缺乏竞争力的售电公司纷纷淡出市场或选择转型。这一轮用户的大规模涌入,或许能够为售电公司提供喘息的时机,但这也是售电公司最后的价差红利期。在这一轮用户熟悉电力交易市场的规律后,售电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电网:
在思考吃完价差红利之后的问题之前,售电公司更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从电网手中拿到这一大批的新增用户。
中小用户几乎不可能直接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在普及现货市场之后这种可能性更是无限趋近于0。寻找合适的代理是中小用户的必然选择。中小用户的用电量小,对于电价的敏感性也往往较低。稳定的供应和强大的品牌成为他们的首要判断依据。
在新加坡的电力改革中,类似的问题就曾出现。居民用户在选择代理时,依然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电力公司。新进市场的售电公司很难获得中小用户的青睐。
在本轮电改之前的阶段里,电网一直没有直接进入售电市场。而全面开放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电计划,很可能让电网手握大批用户冲入市场。而这将会给发电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发电企业:
目前国内发电企业的效益主要取决于两点:上网电价和煤炭价格。煤炭价格近年来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线上。因此,电价高低直接决定了发电企业的利润水平。
不过随着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现货的推行,电价在市场中必然会是持续波动的状态。不考虑煤炭价格因素的情况下,发电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能力对发电利润的决定性将会越来越强。
原标题:售电红利再现?发电面临更大压力?|全面开放经营性电力用户几家欢喜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