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晚,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甘肃大唐国际连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清算。而就在半年前,大唐发电集团才关停了保定华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125MW机组,申请破产。
《大唐连城电厂破产清算,市场化下煤电生存还是毁灭》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煤电经营困难早已是行业内的共识,如今连续关停电厂,是否意味着煤电“下岗潮”正在加速到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易电在线”ID:epower-online)
煤电绕不开的三座大山
中电联发布的《2018-201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火电企业亏损面仍近50%,生存考验加剧。
在我国经济转型增速变缓的形势下,发电侧装机容量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步伐出现不一致,供大于求的局面加剧,近年来煤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持续不容乐观。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全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862小时,其中,全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361小时。
雪上加霜的是,电煤价格从2013年到如今已经翻了一翻;而煤电标杆电价一直并不高。高煤价、低电价、低利用率,三座大山,如今成为煤电企业摆脱不了的负担。
新能源正在革煤电的命
这几年的新能源发展可谓如火如荼。政策补贴,技术进步,新能源装机成本下降,经济性显现,装机容量迅速大幅提升,而今新能源发电装机已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8.9%,消纳指标在挤压煤电企业的空间,而新能源平价时代的到来,将更无情地革传统煤电的命。
各大发电集团也在迅速调整经营战略,成立新能源公司,改善自身的电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前段时间,华能集团收购了协鑫新能源,一跃成为仅次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的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投资企业。
煤电就像一个过气的明星,虽然影响力尚存,但其资源投入、市场份额和关注度正在被新能源这个新星逐步取代。
市场化使煤电企业面临生死选择
市场化的步伐已不可逆转,2018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已达到40%。经历了前期降价抢量的厮杀,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也均已经进入了试运行阶段。而第二个阶段,更加残酷的价格较量才刚要拉开帷幕。
计划电量逐步减少甚至取消,不同类型不同成本的电源同台竞价,“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效益差、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的煤电企业将加速面临生死选择。
后煤电时代
按目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形势,煤电“下岗潮”必然到来。而存活下来的将是经营条件好、市场包袱轻的优质大型电厂,在未来将依然是基础电力,支撑电网基荷,参与电网调频,提供备用容量支持,配合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的供需平衡。经营状态好的火电厂还可以灵活运用市场策略,是电力市场上谋求更大利益。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形势急剧变化。曾经的“香饽饽”也逃离不了时代无情的淘汰,如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潮”,时代并不会一直买历史的账,技术的进步会还原每一个市场主体的价值,时代不需要的,自然留不住。
煤电企业的生存与毁灭,是未来账和历史账的权衡。着眼未来,如今的选择会使得我们的电源结构和能源投资更加合理。
天更蓝,水更清,新能源大力推进,煤电优质发展都是时代的追求。顺应大势,方得长久。
原标题:煤电或面临“下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