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10时许,随着昆明东北郊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防洪公园内的渠道闸门缓缓打开,从115.85公里外引来的牛栏江水开始源源不断注入盘龙江、进入滇池,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标志着经过48个月的施工建设,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终于在被称为“水利工程禁区”的喀斯特地貌区上,树立起了一座云南水利史上的丰碑。
9月25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输水线路落点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通水仪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同志主持通水仪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同志做重要讲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出席通水仪式,并启动通水控制闸门操纵杆。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何伟、院副总工程师李云应邀出席通水仪式。
回顾5年的艰辛历程,昆明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始终把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设计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挑选精兵强将和富有长距离引水工程勘察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勘测设计工作。各级人员克服周期短、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等困难,2008年底超常规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可研和初设报告,并配合业主完成了云南省、水利部和发改委的审查和报批工作,为实现省委、省政府2008底控制性工程试验性场地开工和今年国庆前通水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昆明院承担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极大的技术挑战。院管理层提出三层次现场设计服务和院技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联合的现场巡视与专家会诊制度;全体设计人员迎难而上,全力投入攻克技术难关,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科研工作。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区长距离引水工程线路总布置的动态优化及实施技术”、“隧洞穿区域性断层带洞内大规模泥石流综合治理技术”、“复杂岩溶区隧洞大规模涌水、突泥及流砂综合治理技术”、“城区建筑复杂交叉关系下浅埋软土隧洞施工及支护解决方案”、“适应过大变形、高地震烈度活动断裂带的新型倒虹吸结构方案”、“高地震烈度区软土地基大跨度预应力薄壁渡槽结构方案”等一批重大技术及科研专题成果,既解决了工程技术难题,提升了设计技术水平,又有力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这些科研技术成果将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提升昆明院在山区长距离引水工程设计的品牌价值。
9月25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输水线路落点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通水仪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同志主持通水仪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同志做重要讲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出席通水仪式,并启动通水控制闸门操纵杆。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何伟、院副总工程师李云应邀出席通水仪式。
回顾5年的艰辛历程,昆明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始终把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设计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挑选精兵强将和富有长距离引水工程勘察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勘测设计工作。各级人员克服周期短、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等困难,2008年底超常规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可研和初设报告,并配合业主完成了云南省、水利部和发改委的审查和报批工作,为实现省委、省政府2008底控制性工程试验性场地开工和今年国庆前通水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昆明院承担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极大的技术挑战。院管理层提出三层次现场设计服务和院技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联合的现场巡视与专家会诊制度;全体设计人员迎难而上,全力投入攻克技术难关,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科研工作。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区长距离引水工程线路总布置的动态优化及实施技术”、“隧洞穿区域性断层带洞内大规模泥石流综合治理技术”、“复杂岩溶区隧洞大规模涌水、突泥及流砂综合治理技术”、“城区建筑复杂交叉关系下浅埋软土隧洞施工及支护解决方案”、“适应过大变形、高地震烈度活动断裂带的新型倒虹吸结构方案”、“高地震烈度区软土地基大跨度预应力薄壁渡槽结构方案”等一批重大技术及科研专题成果,既解决了工程技术难题,提升了设计技术水平,又有力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这些科研技术成果将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提升昆明院在山区长距离引水工程设计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