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虽然不好明确说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但是美好的生活相对应的应该是“温暖”的生活。冬季最需要温暖的生活和生活环境。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电力改革而言,这个有现实的意义,尤其对生活在集中供暖区外的人民,由于电价太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采暖需要,还需要尽快解决这个“不充分的发展”。
国际上有个“采暖贫困指数”这个概念(字面意思是燃料贫困指数),指的是如果家庭为了采暖的需要,所谓采暖需要指的是客厅温度达到摄氏21度以上,其他房间环境温度达到18度以上(晚间可以降低点)所花的电费或者其他燃料的费用占据了收入的10%以上,就属于“采暖贫困户”。
照世界银行以及国际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的研究,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大约是65华氏度,就是差不多21.3度,人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所以确定了环境温度21度和18度左右这么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的话,估计中国非集中供暖区域在使用电采暖的情况下每个月的用电至少需要500-600度以上。对上海这个高度发达的大都市而言,目前设定的居民阶梯电价的第一个阶梯是260度每月,每年是大约3120度。美国的家庭平均电量是每年21000度,比我国高了大约6倍。考虑到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电价分别上升5分和0.3元,这个电量所对应的电费估计在每年15000元左右,每个月就是1200元,我们做不到这点就先考虑一半的500-600元。也就是说需要放宽目前的第一阶梯两倍以上才能初步实现“采暖小康”的水平。按照这个标准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收入情况看,我国属于“采暖贫困”的大有人在,这个不能不予以重视。
按照英国政府的调查和研究,2015年英国有四百五十万户家庭属于“采暖贫困户”,占了英国家庭总数的17%,比以往年度的25%下降了不少,看来英国的采暖扶贫工作做的不错。
造成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电价较高,居民放不开手脚不敢用电。我国目前的空调保有率很高,但是问题是空调的使用还不是标配,大多数家庭也只是在天气比较冷的情况下才开空调,而已。或者这么说,和电力行业的发电小时数类似,空调的年利用小时数严重偏低。
我国的电力工业目前是发电严重过剩,还有大量的弃风弃光弃水,这个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完全不匹配,甚至可笑至极。我们现在还在拿居民电价在享受工商业的补贴说事,据说还想提高居民电价。对比国际经验,看来我们说不定真错了。人民对温暖的需求被阶梯电价的盾困死了,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别忘记了,寒冷是导致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升高的重要原因。
杜甫早就说过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国需要大幅度降低寒士数量。
文章观点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售电星星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