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几近停滞,这不但引起外界质疑和困惑,而且导致“体制内”电力国企遭遇改革的“天花板”。下一步电力国企改革如何真正深入推进,怎样打破发展的外部瓶颈?已成为摆在电力国企面前的共同难题。
体制成改革最大障碍
“电力国企改革很复杂,从整个电力行业来看,这项改革不是一般的措施能推动的。”日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力国企改革首先无法绕过去的一道难题就是电价改革。
电价改革难题就是“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性矛盾,也称之为“煤电矛盾”,即煤炭价格受市场支配,随供需变化而变化,而电力价格依然处于计划管制之间的矛盾。前些年,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电企吃了不少苦头,普遍出现了政策性亏损。
目前,五大电力央企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基本都在85%左右。国电集团总经理陈飞虎日前在接受包括中国经济时报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企业负债率在75%是比较合理的,电力央企负债率明显过高。
在国电新能源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李俊生看来,电力央企负债率过高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煤价高、电价低,部分企业亏损靠借债运行;二是企业普遍上项目,贷款多,没有规模效益,很难做强。
在电力国企中存在的见怪不怪的现象是,即便企业亏损,负债率超过100%,也破不了产,如有的电力央企旗下火电厂,负债率已经超过120%,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企业越生产亏损可能会越严重。
李俊生认为,要搞好电力国企改革,需要内外两种驱动力:从外部来说,需要深化电力行业改革,特别是需要搞好电价改革,从外部为电力国企注入活力;从内部来说,则需要激发电力国企自身的发展动力。只有两种驱动力形成合力,电力国企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前,由有关部门主导的国企改革核心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的建设、干部人事制度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等。李俊生说,对于电力国企来说,这些都不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体制障碍。
李俊生说,电力国企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缺乏长远且结合实际的战略,形式主义、功利色彩浓厚的东西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华而不实,企业负责人抓战略定位、品质发展往往费力不讨好,不如抓经济指标、形象工程政绩显著。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改革还有赖于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如何深化改革仍存争议
上一轮电力行业改革正式起步于十一年前。2002年3月,国务院5号文件提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的改革目标,和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成立监管机构、实行新的电价机制等改革任务。
2002年年底,国务院又正式批复《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在原国家电(行情 专区)力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
回顾电力行业改革实施十一年来的进展和成效,各方认识不一。有的人认为取得了成功,改革调动了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其间,新增容量之多和电网建设速度之快是中外史无前例的,同时改革增强了电力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活力。
不过,近几年业界对改革的停滞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改革十多年来,电力工业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还没有形成,电力垄断经营的体制性障碍也没有完全消除,电力市场秩序仍然比较混乱,电量计划分配、项目行政审批、电价计划管理方式仍然在起主导作用。
最近两年电改的标志性事件莫过于主辅分离改革和电监会退出历史舞台,原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旗下的辅业资产被剥离出来,同时对四家辅业集团进行了整合,将上述资产注入合并后的两家辅业集团。
尽管如此,电网企业还是受到涉嫌垄断的质疑,原因不是电网本身的自然垄断,而是未能做到输配分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电力调度应该从电网企业中独立出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输配不分离”的情况下,电网绑架了全体电力用户。
对此,国家电网舆情负责人刘心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有关部门的正式文件中没有“输配分开”,如果这样做,无异于将神经从人的躯体中剥离出来。在他看来,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
刘心放说,截至目前关于电改,“各方谈的思路,都是蒙事的,应该谈的反而不谈。现在看到的改革版本,有的是书房的,有的是咖啡厅的,有的甚至是厨房的,都不是正式的。”他认为,现在的怪相是,站在全局高度的人不说,站在各自利益角度的人在说,下一步究竟如何深化改革,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体制成改革最大障碍
“电力国企改革很复杂,从整个电力行业来看,这项改革不是一般的措施能推动的。”日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力国企改革首先无法绕过去的一道难题就是电价改革。
电价改革难题就是“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性矛盾,也称之为“煤电矛盾”,即煤炭价格受市场支配,随供需变化而变化,而电力价格依然处于计划管制之间的矛盾。前些年,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电企吃了不少苦头,普遍出现了政策性亏损。
目前,五大电力央企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基本都在85%左右。国电集团总经理陈飞虎日前在接受包括中国经济时报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企业负债率在75%是比较合理的,电力央企负债率明显过高。
在国电新能源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李俊生看来,电力央企负债率过高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煤价高、电价低,部分企业亏损靠借债运行;二是企业普遍上项目,贷款多,没有规模效益,很难做强。
在电力国企中存在的见怪不怪的现象是,即便企业亏损,负债率超过100%,也破不了产,如有的电力央企旗下火电厂,负债率已经超过120%,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企业越生产亏损可能会越严重。
李俊生认为,要搞好电力国企改革,需要内外两种驱动力:从外部来说,需要深化电力行业改革,特别是需要搞好电价改革,从外部为电力国企注入活力;从内部来说,则需要激发电力国企自身的发展动力。只有两种驱动力形成合力,电力国企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前,由有关部门主导的国企改革核心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的建设、干部人事制度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等。李俊生说,对于电力国企来说,这些都不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体制障碍。
李俊生说,电力国企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缺乏长远且结合实际的战略,形式主义、功利色彩浓厚的东西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华而不实,企业负责人抓战略定位、品质发展往往费力不讨好,不如抓经济指标、形象工程政绩显著。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改革还有赖于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如何深化改革仍存争议
上一轮电力行业改革正式起步于十一年前。2002年3月,国务院5号文件提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的改革目标,和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成立监管机构、实行新的电价机制等改革任务。
2002年年底,国务院又正式批复《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在原国家电(行情 专区)力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
回顾电力行业改革实施十一年来的进展和成效,各方认识不一。有的人认为取得了成功,改革调动了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其间,新增容量之多和电网建设速度之快是中外史无前例的,同时改革增强了电力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活力。
不过,近几年业界对改革的停滞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改革十多年来,电力工业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还没有形成,电力垄断经营的体制性障碍也没有完全消除,电力市场秩序仍然比较混乱,电量计划分配、项目行政审批、电价计划管理方式仍然在起主导作用。
最近两年电改的标志性事件莫过于主辅分离改革和电监会退出历史舞台,原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旗下的辅业资产被剥离出来,同时对四家辅业集团进行了整合,将上述资产注入合并后的两家辅业集团。
尽管如此,电网企业还是受到涉嫌垄断的质疑,原因不是电网本身的自然垄断,而是未能做到输配分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电力调度应该从电网企业中独立出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输配不分离”的情况下,电网绑架了全体电力用户。
对此,国家电网舆情负责人刘心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有关部门的正式文件中没有“输配分开”,如果这样做,无异于将神经从人的躯体中剥离出来。在他看来,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
刘心放说,截至目前关于电改,“各方谈的思路,都是蒙事的,应该谈的反而不谈。现在看到的改革版本,有的是书房的,有的是咖啡厅的,有的甚至是厨房的,都不是正式的。”他认为,现在的怪相是,站在全局高度的人不说,站在各自利益角度的人在说,下一步究竟如何深化改革,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