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早已无人质疑。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的地位和价值。
央企负责人作为企业家中的“国家队”,一举一动历来备受关注。在《意见》中,也对国有企业家的地位、作用进行了多方面阐述,而央企领导的变动,自然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国资报告》统计发现,2017年,多位央企主要负责人,即董事长(包括未设董事会的总经理,俗称企业“一把手”)、设董事会央企的总经理(总裁)、党委(组)书记等企业正职领导出现了更替。
记者从公开渠道获取97家央企的主要负责人名单,共计182人(“一把手”96人、总经理86人)。自2017年年初以来截至2018年2月底,公开信息显示,41位央企主要负责人的岗位发生变动。
综合分析发现,这些变动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变动频率回归常态;二是岗位空缺现象缓解;三是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四是规范治理的步伐加快;五是高学历占比持续上升。
变动频率回归常态
《国资报告》通过梳理公开渠道信息发现,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底期间,41位央企主要负责人职务发生变动,换岗频率大幅下降,较2016年降低26.8%。
从变动时间来看,岗位调整集中在2017年7月-2017年9月和2018年1月-2018年2月底两个时间段(见表一)。
从变动原因来看,大致分为四种情形:
一是企业内升任、企业间调任或调离带来的岗位变动。如2017年7月,中国商飞原总经理贺东风升任中国商飞董事长。2018年1月,中国商飞原副总经理赵越让升任中国商飞总经理。再比如,中车集团原总经理、副董事长奚国华调任新兴际华董事长。
二是到龄退出领导班子。比如国家电投原董事长王炳华、五矿集团原董事长何文波相继退休。
三是企业设立规范化董事会而带来的职位变化。中智公司、中国航材的主要负责人职务因此发生变动。
四是企业合并重组带来的岗位调整。比如国电集团与神华合并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原国电董事长乔保平出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综合来看,去年央企负责人岗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建立规范董事会所带来的职务变动,约占变动总数的1/4。
岗位空缺现象得以缓解
党的十八大后,因反腐、央企重组等因素,央企领导岗位空缺现象一度十分突出。2016年初,央企有14个重要岗位出现空缺。《国资报告》这一次的统计发现,岗位空缺现象已经极大缓解。截至2018年2月底,央企主要负责人岗位只有4个空缺(见表二)。
从目前岗位空缺的原因来看,前任调离是主要原因。如在今年1月鞍钢集团原董事长唐复平调任五矿集团董事长,鞍钢集团董事长一职出现空缺。
从去年岗位空缺的时间来看,多数为几个月,少数岗位空缺时间在一年以上。如2017年2月,中国电子原总经理刘烈宏调任中国电科总经理,一年后,张冬辰才接掌中国电子总经理。
在不同企业间领导调任中,还出现了多例行业内职位对调。
比如,2017年8月2日上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高选民同志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徐留平同志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徐平同志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在央企,两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调的情况比较常见。
再比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原董事长邹磊和中国东方 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斯泽夫也对调了岗位。邹磊任中国东方 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斯泽夫任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
70后登台
根据公开资料,《国资报告》查询到158位央企主要负责人年龄信息,统计显示,平均年龄为56.64岁,较2016年增长0.88岁——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央企领导的平均年龄已较2013年略有增长——这也就意味着,央企负责人们正在逐年老去。
其中,“一把手”(87人)平均为57.77岁,与两年前基本持平,较2013年增长0.66岁;总经理(71人)平均年龄55.28岁,较2016年增长0.73岁,较2013年增长两岁多。
目前,这一群体中最年轻的是中林集团董事、总经理林展,今年48岁。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这一群体中目前唯一的70后。
“一把手”中,目前最年轻的是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万敏,今年50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是央企年纪最小的总经理之一。
两年前,在央企正职领导中还没有70后的身影,只能在央企副总层面寻找70后。现在中林集团林展打破了这一局面。
但总体来看,50后、60后仍是央企负责人的“主角”。从年龄段来看,1955年-1959年(占比41.14%)与1960年-1964年(占比44.94%)两个年龄段占比势均力敌。与此前相比,65后的比重明显增大。出生于1965年以后的共有22人(见表三),占比达13.92%,两年前这一比重仅为8.3%。
其中,“一把手”年龄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仅1956年-1958年的人数占比就达到48.28%。在“一把手”中,55后占比57.47%(见图一)。
央企领导中的“新面孔”
2017年,央企主要负责人中还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有的是由总经理(总裁)升任“一把手”,有的由副总经理等职务跻身总经理(总裁)行列。
在“一把手”中,“就地”提拔的比例很小,或是由其它企业原“一把手”调任,如鞍钢集团原董事长唐复平调任中国五矿董事长。或是在企业间调动中升任,如中核集团原总经理钱智民升任国电投董事长。
从总经理来看,大部分是从本单位副总层面升任(见表四)。还有一些是由于央企重组,比如原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在国电集团、神华合并后出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
从这些“新面孔”的学历来看,高学历、专家型是显著特征。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65%,比硕士及以上学历总体占比约高出五个百分点。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有7位。
从这些人的年龄来看,新任“一把手”的平均年龄为56岁,比目前“一把手”平均年龄低一岁多。新任总经理的平均年龄为55.25岁,与总经理总体平均年龄基本持平。
三驾马车模式逐渐告别舞台
规范董事会建设作为厘清企业决策和经营关系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都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两年,国资委规范董事会建设的步伐在加快。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国资委已经在86家央企建立了董事会。其中,49家中央直管企业全部建立了董事会。如中国华能、中航集团等四家公司均在近两年成立了董事会。
2016年初,尚未建立董事会的央企达到25家。两年的时间,国资委把这一数字降到了11家(见表五)。
在央企探索规范化董事会的初期,曾经有关于“三驾马车”(董事长、党委(党组)书记、总经理分别设立)和“两驾马车”(董事长兼任党组织负责人,总经理分设)的争论。截至2016年初,尚有6家央企采取“三驾马车”模式。
为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推进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成为国企强化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要求,全面推行党委(党组)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规范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方式,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
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央企已经落实“一肩挑”,个别企业因企业重组,岗位设置便于重组等特殊原因,仍然存在董事长与党委(党组)书记分别设立的情况。如国机集团,即是由于企业重组出现了董事长与党委(党组)书记分别设立的情况。
这表明,关于“三驾马车”和“两驾马车”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
高学历占比持续上升
《国资报告》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央企主要负责人中,至少有65名硕士、45位博士,占总人数60%以上。与2016年相比,这一群体的整体学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延续了2016年的增长趋势。
其中,至少有6家央企的董事长、总经理均是博士(见表六)。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企主要负责人中至少有19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6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原载国资报告杂志18年第3期
与“一把手”年龄分布类似,可查询到年龄信息的71位总经理,年龄分布集中在1962年-1964年,这三年人数占比达到45.07%。与2016年数据相比,60后占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了主体地位,占比达57.74%(见图二)。65后占比达19.72%,远超过“一把手”65后占比(8.05%)。
对比“一把手”和总经理的年龄结构来看,相对来说,总经理这一群体年龄结构更为合理。从纵向上看,与两年前相比,两个群体年龄结构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