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为什么基本选择在靠水地区特别是靠海建设?能不能选择在不靠水的地方?相信这是大家都想了解的问题。
今天,核能就随着一篇科普为大家探索这个问题。
首先核电站的选址要求非常高。
核电站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包括地质结构风险(地震)、洪水、海啸和核事件情况下对生活在附近居民所产生的后果及影响, 以及对植物群、动物群和当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 故在风险规制上强化和完善“命令-控制型” 许可制度。即由政府风险规制机构进行事前许可, 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核电厂选址作为核能法律规制的前置程序要件, 其基本的出发点是, 万一出事故时造成的损失最少,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
要求厂址深部没有断层,而且要求核电站数千米范围内没有活动断裂,厂址100千米海域、50千米内陆,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且厂址区600年来也没有发生过6级地震。
从核安全的角度来看。
核电站选址必须考虑到公众和环境是否会因核事故而受到核辐射带来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到突发的自然事件或人为事件对核电厂的影响,所以,核电站必须选在人口密度低,易隔离的地区。
核电站在运转的时候,需要大量冷却水降温。
一座100万千瓦级的核电站,每秒大约需要十一二立方米流量的冷却水。于是,专家们在为核电站选址时,往往把目光转向水源丰富的地段。在一些内陆国家,建造核电站因找不到濒临河海的水源,就只能“掘地三尺”,开发利用地下水来解决核电站的冷却问题。 研究表明,核电站的核反应堆芯一旦失去冷却,燃料元件熔化,几分钟内,就会有15%的放射性物质挥发出来,几小时后就会有25%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假若一回路管道破裂,大量放射性物质便会泄漏出来,发生核事故。因此,冷却水往往被视作核电站正常运行的“血液”,对于生产安全非常关键。
所以核电站基本选择在靠水地区特别是靠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