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零点钟声刚响起,一场电网“填谷”行动正在上海悄然展开。
所谓“填谷”,是指在电网低谷时段增加用户的电量需求,是用电负荷调整措施之一。
当日凌晨,首个采用冰蓄冷超低温技术的中央空调系统启动制冰,3台螺杆制冰机全部投入运行。同一时刻,位于国江路的公交充电站内,70台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开启约时充电……
据悉,这是国网上海电力首次实施大规模“填谷”式电力负荷需求响应,整个行动从18日的零时持续至6时15分,其间共有88户自主申报用户、5家负荷集成商(涉及522户)参与,涵盖工业生产移峰、自备电厂、冰蓄冷空调机组、公共充电站等全类型可控负荷。此次负荷需求响应单次最大提升负荷105.93万千瓦,响应时段平均填谷负荷87.28万千瓦,填谷负荷量占夜间电网低谷负荷总量的8.42%,为国内目前同类电力需求响应中低谷负荷占比最高、参与负荷类型最全、参与用户总数最多的一次。
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次大规模‘填谷’式电力负荷需求响应的成功实施,不仅可直接有效地平衡电力负荷,缓解端午节低谷时段电网运行调节压力,也为今后加强需求响应精细化管理,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做出有益探索。”
与以往较为“刚性”的负荷调控手段不同,目前上海电网负荷需求响应更多采用“柔性”激励机制,引导用户主动削减尖峰或填加谷底负荷,从被动接受指令转向主动“认购”指标,从而推动用户提高自身电能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能源优化配置。
“初步测算,这次我们累计增加网供负荷约1200千瓦,在增收节支的同时,也为缩小峰谷差、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出了一份力。” 央企总部能源中心负责人说,“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参与电力负荷需求响应也是一件‘多赢’的事。”
上海这次的“填谷”行动值得用电负荷峰谷差较大的城市借鉴。通过引导用户主动削减尖峰或填加谷底负荷,从被动接受指令转向主动“认购”指标,从而推动用户提高自身电能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能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