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市场

请登录

注册

甩掉补贴后可再生能源的商业模式

2018-07-16 14:09:37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A A
光伏最近因为 823 号文件(价格下调和规模管理)频上头条,一级市场的波动也带动二级市场的下跌,风电股票也被波及,金融市场对于整个可再

光伏最近因为 823 号文件(价格下调和规模管理)频上头条,一级市场的波动也带动二级市场的下跌,风电股票也被波及,金融市场对于整个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变动作出了反应。

大家对于新政策的第一反应是, “难以相信,没想到会如此严格”,这点从后面不断发酵的反馈和企业的挣扎可以充分显示出,大家都没有心理预期。但从国家能源局的角度来说觉得很冤枉,能源局认为已经事前通过 4 月的新闻发布会等途径进行政策预期管理,也提过 10 吉瓦这个数字。但是由于政府和企业的两种思维模式不同,企业完全没有领会到政府的真实意图。大家对未来收紧市场规模有预期,但是对收紧到这种程度没有预期,另外部分专家的解读是 10 吉瓦不包括户用,不包括一季度,侧面也影响了企业的判断。最终,这些因素汇集到一起,使得企业对823 号文件十分意外。

823 号文的背景

如果追根溯源,是什么导致 823 号文的出台呢?很少有人深度分析 823 号文出台的背景,甚至有些人还号称国家要打压光伏,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当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补贴缺口太大,根本原因是之前电价下降慢于装机成本下降。从企业角度来讲“慢点降电价”确实对收益有帮助,但是收益的上升必然带来市场短时间的迅速放大。在补贴来源单一且有限增长的背景下,迅速放“531”新政下的光伏市场大的市场规模就是寅吃卯粮,后面的日子只能想办法自救了。

大家由于位置不同对于文件的解读明显不一致,因此出现不少对立的舆论。从长远来看,行业平稳发展为上,过快会造成行业的过度繁荣,随之而来的就是迅速的收缩。在 2016、2017 年由于电价下降低于成本下降,收益率上升带来的高额非技术成本,包括土地、接网、屋顶租金等都频频见诸报端,也给主管部门带来很大的监管压力。光伏开发企业之所以能付得起,主要还是收益能支付得起。如果电价下调,这些非技术成本还是很快可以被挤压出去的。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823 文包括后来的国家能源局一系列表态也说明,国家层面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是长周期、大战略的方向。从中央提出能源革命开始,再到十九大报告中能源列在生态环境的章节下来看,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中

央财经领导小组升级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后,由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 “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是作为“四增四减”的组成之一,绝对是寄予厚望。

国家能源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其实最希望自己主管的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此次“规模管控”主要是管控需要补贴的指标,现在可再生能源基金入不敷出人人皆知,在来源单一的情况下,控制带补贴指标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补贴”二字最牵动行业人心,很多专家也做出一些比较,拿一些科研的投入与补贴资金比较,认为补贴的合理,但其实二者没有太多的联系。科研的投入,无论是航天还是航海,都是非盈利的,举全国之力支持,没有人因此赚到很多钱。但是光伏的补贴却实实在在推动一个行业,成就中国一个首富,几个财富排行榜前几名,不否认企业家的努力,但也要承认补贴的额度确实偏离了正常利润。

唯一具备可比性的就是煤电脱硫脱硝补贴,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完全应该取消煤电的环保补贴,清洁化的成本由煤电企业自行消化,如果排放超标,则应该罚款。现在是本末倒置,社会支付额外的成本哄着煤电上清洁装置。但随着环保法的公布,未来超标排放是违法行为。中央多次表达降低煤炭消费的意向,未来必然会推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一系列政策来平衡光伏、风电、煤电之间的环境损益表。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行业依靠补贴无法壮大是大家共识,降电价是大势所趋,这点能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大家当前争论的焦点还是已开工项目如果没有赶上“531”怎么办?企业从这点来看,依然没有来得及考虑未来光伏应该怎么发展。继续等待国家能源局以这种规模管控的方式每年给一定的指标?还是彻底调整当前的电价机制?未来光伏市场应如何参与售电市场、未来瓶颈是什么?这些问题才是关系到我国光伏前景的重点。

无论从电力市场角度还是从行业发展的阶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都走到了要改革的路口。现有的标杆电价是通过“装机成本+合理收益”倒推出来,在行业发展早期,固定电价对投资收益的保障是很有必要。但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成本下降比预期要快很多,电价下降速度慢于成本下降速度就会出现大量装机,补贴资金要么增加来源,要么就会出现缺口,规模越大,缺口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快进行电价政策改革,首先由固定电价转向度电固定补贴,即从“国家每度电给补到多少钱”变成“国家每度电补多少钱”。另外再通过规模来指导电价的下调,而不是通过固定的时间节点来下调。譬如在0.37 元/千瓦时的电价有 15 吉瓦的新增规模,一旦新增量达到之后,电价继续下调一档。电价如果确实很高,会有很多开发企业抢装,市场迅速填满。对于分布式项目,小而分散是最大特点,如果走招标,公共管理成本较高,完全可以考虑这种规模指导电价的模式。

对于地面或者大型电站走全额上网模式的,全部走竞价流程。国家能源局曾经在 2016、2017 年推动各省的普通地面招标,但是各省并不希望电价出现大规模下调,所以招标都是很小幅度的下降,没有起到大幅降电价的作用。最后是领跑者基地通过城市之间和开发企业的两轮竞争,实现标杆电价大幅下降。青海领跑者投标的最低电价已经低于当地脱硫脱硝火电上网电价,为国家节约大量补贴。未来地面光伏的招标模式,要参考领跑者基地的经验和基础,通过地方、项目两轮竞争,一定会出现比脱硫脱硝火电更低的电价,完全可以倒补给可再生能源基金。

国际市场的新趋势

国际市场的变化在 2018 年也非常明显,中、美、日三个传统光伏大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装机下滑。预计

2018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在 35~40 吉瓦之间,下滑 15吉瓦左右。2017 年美国实际光伏装机量为 11 吉瓦,所以进一步预估 2018 年美国光伏电站实际安装量会进一步减少,美国的安装需求为 9 吉瓦。2017 年,日本市场装机量 6 吉瓦。2017 年,日本有 98 家光伏电站运营服务商破产,是日本史上的破产高潮。由于这些公司是光伏电站推广主体和建设主体,他们的大量破产必然会导致日本今年的光伏装机量更进一步减少;组件价格的超预期下滑会一定程度上抵消负面影响,所以预估日本整体也是微跌状态。

与传统光伏大国不同,非传统光伏市场在 2018 年呈现爆发态势。2017 年印度光伏装机量 9 吉瓦,在 2018 年光伏装机进一步增长,预估会达到 12 吉瓦。包括中东地区、拉美地区、非洲地区的光伏需求在成本下降的刺激下,装机将迅速扩大。全球 15%的人没有享受到供电服务,这部分的人需求之前靠化石能源是解决不了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在这些地区,根本就没有化石能源基础,也就不存在发达国家这种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矛盾,推广起来完全没有障碍。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预计未来这些小市场组合在一起是最大的光伏市场,我国企业还是要勇敢地“走出去”。

甩掉补贴,迎来新的商业模式

光伏行业因为补贴一事,被外界诟病很多,但是我们补贴它就是为了将来不补贴它。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天比我们预想的要早很多。未来无补贴时代与电力市场的开放形成重叠,光伏行业以自身特点必然将在电力供应从集中式往集中和分散并举的时代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位,希望各大光伏企业能主动站出来要求降补贴,改革电价补贴机制,行业的发展需要主管机构和企业一起努力。希望企业能看清当前形势,不仅在各大会议上宣传自己产品的降价情况,在电价方面也能主动站出来。如果光伏继续依靠补贴, “531”这样的情况还会出现。什么时候甩掉补贴,什么时候自由。

当然,甩掉补贴的同时,争取一些新的政策是应该的,特别是未来能够配合电力市场改革的政策。期待未来通过电力市场改革,光伏发电能够实现自由交易;期待未来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能够引导电力消费者主动要求采购绿色电力。只有从发电到用电,大家都统一意识,共同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我国的能源革命、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