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消息,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刘振亚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建设投资分别为2.7和2.1万亿美元,将有力带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000万个。”
刘振亚表示,东北亚、东南亚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能源发展面临需求增长旺盛、供给形势严峻、化石能源比重过高、跨国输电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的挑战。中日韩三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东南亚有6500万无电人口,2.5亿人仍在使用薪柴、木炭做饭取暖。加快构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将有效保障区域内各国电力供应,加快清洁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巨大综合效益。
他提出,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总体思路是加快区内清洁能源开发,构建环渤海/北黄海、环日本海、环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横向联接蒙古国南部至中国华北的“三环一横”跨国联网通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的格局。构建东南亚能源互联网,总体思路是加强各国电网互联以及与周边国家联网,统筹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形成区内紧密互联,跨区丰枯互济、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此次论坛上,《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东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面向全球首发,为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清洁能源开发与电网互联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编制。报告提出,东北亚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蒙古国、中国华北东北,而电力消费中心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华北,只有进行跨国跨区大范围配置才能满足能源生产消费需求。
预计2030年左右,东北亚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化石能源,成为地区主力电源。2050年,东北亚地区清洁能源发电4.2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分别减少细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约26万吨、123万吨和138万吨。
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重点开发俄罗斯远东水电,鄂霍茨克海、库页岛、中国东北华北和蒙古国风电,蒙古国太阳能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总技术可开发量约9.9亿千瓦。建设蒙古国-天津、辽宁-平壤-首尔、威海-仁川及高城-松江、库页岛-北海道以及中朝云峰背靠背等直流输电工程,实现清洁能源跨国输送与互济。
《东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亚太经社委、东盟能源中心联合研究发布。报告提出,东南亚地区需要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实现清洁发展。以加里曼丹岛为例,因其拥有丰富的铝土矿、水电等资源,按照“产业集约化、能源发展清洁化、能源出口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构建电力外送通道,可实现“电-矿-冶”联动发展,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2030年后,东南亚新增电力需求可以全部由清洁能源满足,基本解决无电人口问题。
构建东南亚能源互联网,重点要加快建设“三基地七通道”,即开发中南半岛北部水电、西南部风电及太阳能发电,加里曼丹岛水电3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中南半岛至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至中南半岛、爪哇岛、菲律宾4个区内跨海联网通道,以及向北与中国、向西与孟加拉及印度、向南与澳大利亚3个跨区跨洲联网通道。
蒙古国能源部副部长钢图拉格、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中国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出席论坛并致辞。
东盟、非盟、阿盟、拉丁美洲能源组织、国际能源宪章组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主席、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向论坛发来贺信或视频。
论坛倡议发挥有关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企业和高校作用,联合开展规划研究,在大容量海底电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高效清洁发电等技术领域创新突破,建立项目开发、电力市场、电网运行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批经济性好、示范性强的清洁能源和跨国联网项目尽早建设,早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