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报道,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要求,2013年拟新增部分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并视情况对前两批试点城市给予必要的追加资金支持。据中国物联网智慧谷了解,日前多地都开展肉菜追溯系统试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无锡市等城市,那现在肉菜溯源的状况怎样呢?百姓餐桌上的蔬菜、肉类是否有源可查、安全可靠呢?
肉菜追溯查询系统成摆设
据新民网报道,有了追溯码,市民如何进行查询呢?在大沽路菜场门前,记者看到了一台供查询的触摸式“产品溯源及经营者诚信档案查询”系统,多次点击“追溯码查询”,却始终无法进入下级页面。
除了在菜市场,也可通过登录“上海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的“猪肉溯源码”进行查询。记者将中午购买猪大排上的追溯码输入后,却显示“未找到追溯码”。
一位菜场管理人员称,菜场方面要求菜贩主动向市民提供小票,但多数是被市民随手丢弃,于是,“这些机器基本没人用”。该工作人员认为保留小票对市民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查到来源,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新民网)
物联网应用尴尬背后的思考
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却遭遇了现实尴尬,应该引发我们去反思。
思考:追溯查询培养习惯是关键
食品全程可追溯,大势所趋,据中国物联网智慧谷了解,在欧美、日韩等国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早已通过强制性手段普及。“这是一个国际大趋势”,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冯力更看来,建设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既是中国食品参与国际贸易的要求,也是当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民众呼声也比较大,政府相当重视。面对民众的期待,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事实上,国务院去年就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快了各自食品溯源系统的建设。海南、重庆、银川、西安、合肥,不同种类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