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智能处处长林弘宇在第三届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及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其中最突出的挑战就是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间接性及所呈现的不均衡态势。
推动电网技术进步
从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出智能电网建设要分三个阶段进行:2009~2010年为规范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5~2020年对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优化提升。
随后,国家电网公司编制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需求规划,明确规定了哪些关键设备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提出了设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规划推出后,国网公司联合西电集团、特变电工、ABB、通用、西门子等开展了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等各领域智能电网的攻关。截至目前,大多数设备研制已取得良好进展。
在总结智能电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时,林弘宇表示,为了保证清洁能源并网,国家电网开展了大量的试点工程,通过工程实践已取得非常好的技术成果。
在清洁能源并网方面,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张家口张北地区开展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该工程一期建设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电池2万千瓦,配套建设风光储输联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采用风电、光伏及储能系统的多种发电组合模式,并采用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智能优化运行方式。目前,一期工程已安全运行超过500天,累计发电量达到3.7亿度。
此外,在智能电网智能生活方面,国网公司从2006年起开始对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进入社会对配电网、输电网,以及相关运行管理带来的冲击进行研究。随着家庭乘用电动车的发展,快速充电和慢充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对此,国网公司研发了电动汽车快充、慢充充电桩,又研制了电动汽车换电机器人,还建设了大量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截至目前,国网公司已建成353座充换电站,1.4万多个充电桩。
记者了解到,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领域,国网公司从2008年开始启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重点研发了智能电能表、采集终端,通过不同的组网方式实现了用电信息采集,同时还建立了各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形成了用电信息采集网络。
截至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覆盖25个省,试点期实现了264万用户的覆盖。林弘宇表示,智能电能表能够实现信息的透明公开,实现双向互动服务,能够支持国家推出的阶梯电价的实施。
面临挑战
林弘宇同时也分析说,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他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呈现不均衡态势。
首先,清洁能源并网能量快速增长,六年年均风电并网增速达到74.9%,目前并网容量已经超过6000万千瓦,国家电网已经是世界上接纳风力发电最大的电网,光伏发电已经超过了433万千瓦。
其次,资源分布相当不均衡,大量风能、太阳能集中在西北、东北地区,恰恰这些地区不是负荷的中心,负荷中心往往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中东部。如何确保风电并网、如何通过远距离输送传送到负荷中心的问题,使清洁能源的应用面临着非常紧迫和严峻的考验。
此外,风电和太阳能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为了保证与常规电源同样的输出特性,需要采取很多特殊的技术和特殊手段。
林弘宇强调,随着分布式电源并网和微网建设的发展,我国配电网建设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配电网从单纯的售电电网变成有源电网后,相应的也带来在建设、管理、运营、检修等方面的挑战。他表示,我国配电网和国际配电网相比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低,停电频率高。
但林弘宇仍然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通过企业间的努力还是可以实现配电网全面自动化,能够大规模的减少停电和检修次数,进一步把供电可靠性水平提到国际先进水平。
那么,发展清洁能源并网的最重要措施是什么?IEEE理事会公共事务主席,华为企业标准部成员ChuckAdams曾表示,将大规模的能源存储技术与提高的可预测性和平衡性结合起来是势在必行。
能源的存储将能够提供必要的储备和平衡。有效的将储存的能量转入电网传输系统,将分散的已存储的可再生能源集成到一个平衡的基础设施里,以供人们在需要时能够使用。
林弘宇认为,目前储能技术已处在爆发性发展和革命性突破的前夜,我们要实时跟踪国际储能技术发展的动态和最新信息,通过研究和工程把这些新型储能方式尽早、及时的得到检验和验证。
据介绍,国家电网公司下一步发展目标为:在发电环节,满足风电装机1.4亿千瓦风电并网需求等;在输电环节,建立覆盖全网输变电设备的监测环节;在配电环节,在重点城市开展配电自动化和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建设。同时,开展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微电网接入与协调控制化试点应用;在用电环节,大力推广智能电能表,加快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预计2015年底实现50万辆电动汽车的发展目标,充换电网络满足50万辆车的运行需求;在调度方面,在省调、地调全面建成主、备调智能电网调度系统。
推动电网技术进步
从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出智能电网建设要分三个阶段进行:2009~2010年为规范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5~2020年对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优化提升。
随后,国家电网公司编制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需求规划,明确规定了哪些关键设备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提出了设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规划推出后,国网公司联合西电集团、特变电工、ABB、通用、西门子等开展了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等各领域智能电网的攻关。截至目前,大多数设备研制已取得良好进展。
在总结智能电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时,林弘宇表示,为了保证清洁能源并网,国家电网开展了大量的试点工程,通过工程实践已取得非常好的技术成果。
在清洁能源并网方面,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张家口张北地区开展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该工程一期建设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电池2万千瓦,配套建设风光储输联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采用风电、光伏及储能系统的多种发电组合模式,并采用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智能优化运行方式。目前,一期工程已安全运行超过500天,累计发电量达到3.7亿度。
此外,在智能电网智能生活方面,国网公司从2006年起开始对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进入社会对配电网、输电网,以及相关运行管理带来的冲击进行研究。随着家庭乘用电动车的发展,快速充电和慢充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对此,国网公司研发了电动汽车快充、慢充充电桩,又研制了电动汽车换电机器人,还建设了大量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截至目前,国网公司已建成353座充换电站,1.4万多个充电桩。
记者了解到,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领域,国网公司从2008年开始启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重点研发了智能电能表、采集终端,通过不同的组网方式实现了用电信息采集,同时还建立了各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形成了用电信息采集网络。
截至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覆盖25个省,试点期实现了264万用户的覆盖。林弘宇表示,智能电能表能够实现信息的透明公开,实现双向互动服务,能够支持国家推出的阶梯电价的实施。
面临挑战
林弘宇同时也分析说,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他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呈现不均衡态势。
首先,清洁能源并网能量快速增长,六年年均风电并网增速达到74.9%,目前并网容量已经超过6000万千瓦,国家电网已经是世界上接纳风力发电最大的电网,光伏发电已经超过了433万千瓦。
其次,资源分布相当不均衡,大量风能、太阳能集中在西北、东北地区,恰恰这些地区不是负荷的中心,负荷中心往往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中东部。如何确保风电并网、如何通过远距离输送传送到负荷中心的问题,使清洁能源的应用面临着非常紧迫和严峻的考验。
此外,风电和太阳能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为了保证与常规电源同样的输出特性,需要采取很多特殊的技术和特殊手段。
林弘宇强调,随着分布式电源并网和微网建设的发展,我国配电网建设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配电网从单纯的售电电网变成有源电网后,相应的也带来在建设、管理、运营、检修等方面的挑战。他表示,我国配电网和国际配电网相比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低,停电频率高。
但林弘宇仍然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通过企业间的努力还是可以实现配电网全面自动化,能够大规模的减少停电和检修次数,进一步把供电可靠性水平提到国际先进水平。
那么,发展清洁能源并网的最重要措施是什么?IEEE理事会公共事务主席,华为企业标准部成员ChuckAdams曾表示,将大规模的能源存储技术与提高的可预测性和平衡性结合起来是势在必行。
能源的存储将能够提供必要的储备和平衡。有效的将储存的能量转入电网传输系统,将分散的已存储的可再生能源集成到一个平衡的基础设施里,以供人们在需要时能够使用。
林弘宇认为,目前储能技术已处在爆发性发展和革命性突破的前夜,我们要实时跟踪国际储能技术发展的动态和最新信息,通过研究和工程把这些新型储能方式尽早、及时的得到检验和验证。
据介绍,国家电网公司下一步发展目标为:在发电环节,满足风电装机1.4亿千瓦风电并网需求等;在输电环节,建立覆盖全网输变电设备的监测环节;在配电环节,在重点城市开展配电自动化和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建设。同时,开展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微电网接入与协调控制化试点应用;在用电环节,大力推广智能电能表,加快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预计2015年底实现50万辆电动汽车的发展目标,充换电网络满足50万辆车的运行需求;在调度方面,在省调、地调全面建成主、备调智能电网调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