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威尼斯下了一场大雪,对于一个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城市来说,这个天气并不正常。
“已经有超过40多年,威尼斯没有在春季下雪了。”威尼斯国际大学校长Vattani表示。他对于这样的极端气候显然忧心忡忡。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一旦全球气温升高,威尼斯很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被上升海水淹没的城市。
近日,威尼斯国际大学和Alcantara(欧缔兰)联合主办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低碳化”第四届国际研讨会上,业内人士针对解决全球变暖相关措施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Alcantara的CEOAndreaBoragno告诉记者,科学界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与社会各阶层对该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有着不小差距,各国在2度的温控目标方面并未走上正轨,单边主义盛行,采取实质性行动迫在眉睫。
“能源贡献了全球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能源角色本身,以及能源的转型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国际能源署高级能源分析师Cecila·Tam告诉记者,“同时,政策和经济也是重要的因素,所以,能源转型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成绩突出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创始人、前执行官乔治凯尔认为,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议题上,传统西方大国的领导力和推动力正在减弱,期待某个或某几个传统大国带头推动气候问题的解决已经不现实。
“目前,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影响力,已经逐渐从西方世界转向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他说,“中国在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上所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并且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在国际社会上都带来了积极影响,也给予了国际社会解决气候问题的希望。”
Cecila·Tam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全球因能源消耗产生的排放物在过去三年内持平,预计未来这一排放量将会逐步降低。现在就说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环境的平衡点已经到来还为时过早,但许多国家正通过积极地调整面对气候变化。
他认为其中中国做出的成绩最为突出。作为全球排放量增长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通过提高能源强度、降低煤炭使用率,成功地在过去三年控制住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
个人、私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
乔治凯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人们关注表面的气候恶化、大国之间针对环境问题不断地争吵以外,一场“寂静的革命”正在展开。
在对环境问题所作的贡献方面,私人层面(包括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力量正在逐步变强,公共层面(政府)与私人层面的共同利益基础也越来越广泛。未来,私人层面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前所未有的。
“包括碳定价在内的碳交易、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于环保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乔治凯尔说,“同时,来自民间的环保组织所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正走向正轨,这个时代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非常多元的方案。”
过去政府才会关注的一些问题,现在一些企业也会关注。这体现在不断有技术创新应用在环保领域,对气候的关注也渐渐变成一门生意。
为打破目前面对全球变暖与脱碳问题无所作为的困境,必须在企业与社会之间建立趋同的目标。目前,可以结合技术与金融来打造缩小分歧的桥梁,用大数据分析以及例如用来估算减少碳排放所获得收益的碳成本等额外财务指标,来对投资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
“面向未来,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不同主体对于这一话题的共同利益是否不断变大。截至目前,这一‘寂静革命’达到20万亿美元的市场,并在持续扩大。”乔治凯尔告诉记者。
事实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追求绿色清洁的投资正在成为新常态,大数据分析正使得资本从传统产业逐步转向可持续的清洁投资领域中来。“这一市场将越来越大,而当全球真正迎接这一趋势的时候,其变化将前所未有。”他说。
在这方面BP并非个例。“BP设想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景,并收集了许多信息和资源,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能源转型的不确定性,为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BP长期规划和政策部政策主管PaulJefferiss说,“这些情景并不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或是BP希望发生的情景,而是公司对不同判断和假设所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探讨。”
能源结构调整仍需加速
不清洁的能源贡献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温室气体排放,解决气候变暖和污染问题绕不过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同时,全球尚有12亿人得不到电力供应,27亿人还在采用高污染的烹饪方式,作为最大空气污染源——能源消耗,每年导致650万人过早死亡。
因此,能源问题的解决不是孤立事件,需要各方要素配合。经济、政策、文化、科技甚至道德的要求,都会对能源结构转换起到决定性影响。
“积极的方向是,依据最新数据2016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电力供应增长的一半,2016年全球能源强度提高了2.7%,电动汽车的销量占40%创下历史新高。”Cecila·Tam告诉记者。
IEA测算,想要达到巴黎协定设置的“2摄氏度”目标,本世纪中期,能源效率(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将贡献40%的减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会贡献35%,燃料转换(电动汽车的推广)将贡献5%,然后是核能的6%和碳捕捉封存技术提供的14%。
Tam告诉记者,“目前能源结构转换速度有些慢,必须辅以更高对能源技术的投入,才能在本世纪中后期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PaulJefferiss介绍,可再生能源是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燃料来源,并在2017年提供了约14%的一次能源消费。
他认为,石油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缓速增长,而天然气将在未来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到2040年,全球能源结构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燃料各占25%左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