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围绕这一目标,需要在国家、区域和企业多层面做好碳减排工作部署,尤其需要通过制度创新驱动各排放主体积极地完成碳减排任务。而开展企业碳减排绩效评价,是推动企业层面碳减排的重要手段。
开展碳减排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推动企业层面碳减排,可以从微观层面高效落实国家和区域的碳减排目标。其中,碳减排绩效评价是一项关键的制度设计。通过碳减排绩效评价,可以系统地考评各层级碳减排活动的绩效,以引导、控制和评价各减排主体的碳减排行为。开展碳减排绩效评价,可以对接国家、区域和企业等多层面的碳减排考核目标。
目前,我国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已有相关的碳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但对碳减排的微观主体——企业来说,还缺乏契合企业碳减排实际、系统化的碳减排绩效评价体系和机制。建立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碳减排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完善企业与碳减排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便于相关部门针对各排放主体的碳排放和碳减排活动进行高效监管和指导。
健全碳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和推广企业碳减排绩效评价,需要设计一套合理、适用的碳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要设置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的指标
从效果性指标来看,应包括:碳排放总量指标,衡量企业进行减排后的碳排放总数量,直接反映企业实施综合减排后的结果;碳减排总量指标,反映企业实施结构减排和技术减排所实现的碳减排总量,可细分为结构减排总量和技术减排总量;碳排放权交易量指标,衡量的是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买入或者卖出的碳排放权额度。对于同一排放主体,这些指标的实际数和预算数的对比或各年度实际数的对比,可以反映企业年度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变化趋势。此外,碳减排总量指标还可以与地方政府的碳减排考核目标相衔接,以衡量企业的碳减排贡献。
从效率性指标来看,应包括:碳排放强度,将碳排放量与产值联系起来计算企业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碳减排强度,即单位产值的碳减排量,直接衡量企业的减排效率;单位资源消耗的碳排放量,指企业生产经营中每消耗1万元的能源或资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其变化可反映企业能源结构变化与碳减排技术改进;单位碳减排成本的碳减排量,反映每万元减排投入所实现的碳减排量,体现碳减排活动的投入产出效果。这4个效率性指标通过将碳排放量、碳减排量与产值、资源消耗量、碳减排成本等联系起来,显示了企业碳减排活动的效率。
从经济性指标来看,其可以反映与企业碳减排活动相关的损失或收益情况,应包括:综合减排收益率,为减排净收益与减排成本的比值,较高的减排收益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单位碳减排量的减排净收益,反映企业实现每吨碳减排量所带来的碳减排活动的净收益,这一指标的高低反映企业碳减排活动平均实现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以从结构减排和技术减排两方面来对这些指标进行细化。效率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均可用于与企业预算数、行业数据的对比,也可用于企业各年份数据的纵向比较。
此外,相关部门可在广泛推行碳减排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编制一套可在各排放主体广泛推行的企业碳减排绩效评价指南。指南既可以帮助企业考核自身碳减排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碳减排绩效,还可以为政府针对企业碳减排的监督管理提供合理依据,以督促企业开展碳减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