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7年12月,中国正式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尽管目前只纳入了电力行业,但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系统,涉及碳排放总量30多亿吨。这个巨无霸量级的市场备受全球关注,在刚刚落幕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市场的话题始终是与会者热议的焦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说,据测算,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为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市场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就是一项最有力的工作。
李高说,未来,中国将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有步骤地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目前,中国的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企业碳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同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建立完善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
李高指出,碳交易市场非常重要,希望这个市场能体现碳交易价格,进而通过这一价格调动金融资源,以推动相关行业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针对碳排放,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整体的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转型,要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转向绿色低碳模式。
王毅特别强调,低碳转型任重道远,需要有定力、耐心和信心以及时间,要尊重战略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如果希望通过碳市场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创新、合作。
过去10年,美国环保协会一直致力于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合作,推进碳市场的建立。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柯瑞华说,他们乐意看见,在中国内部,一个运作良好的碳市场正在形成;在国际上,中国正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者,并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他们的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能力。
在柯瑞华看来,此次政府机构改革释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将相关职能整合地更为充分,未来有望更好地完成应对气候变化变化的工作,比如对发电厂排放物的持续监测以及进一步执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