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获悉,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15%,重点推进节能工作的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商贸流通、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等。
这其中,工业领域的节能工作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压力较大的推进领域。根据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处处长尤勇的介绍,2018年前两个月,国内工业增加值能耗下了2.08%,按照既定目标,“十三五”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下降18%,平均每年下降4%左右,但直到去年下半年才追平完成年度目标。
从具体行业能耗来看,今年前两个月,水泥行业的能源消耗增长最快,其次是钢铁。再具体来看,钢铁行业中炼铁一项的能源消耗是下降的,其他都呈现上升。“整个工业的能源消耗还是压力很大的。我们做了个五年的跟踪,最近五年以来,全国规上工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全口径总量,以及归上当中六大高载能行业占到二者的比例变化不是很大。”尤勇表示。尤勇介绍,此前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工业能耗快进入了峰值,紧接着会往下降,但现在看,这些结论还有待思考,整个工业用能形势压力依然很大。
以技术为核心推动工业节能
尤勇表示,不管是“十二五”还是“十三五”期间,整个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均是按照当期的五年发展规划来推进。整体而言,不论是对传统行业,还是对新兴产业,节能工作都是以技术的作为立足点和主要的推动手段。
尤勇介绍,推进工业节能工作,首要是要对行业和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摸底,了解该行业和企业的具体用能特点,避免出现“一刀切”。原因在于,同一个行业当中,不同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同一个行业当中不同区域的企业,资源禀赋也不一样,例如,南方水电居多,北方水电基本没有,这样就造成二者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尤勇介绍,工信部从成立以来,一直在做能源监督检查。过去是每年一次全国性的检查,现在基本上是全年度的工作。以钢铁产业链为例,每年会有一个计划,对大约5000多家企业进行点对点的能源监督检查。
培育第三方评价中心是推进工业节能的另一项重点工作。“过去一直讲节能工作的三大主线,即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说起来容易,但操作其实是很难的。”尤勇介绍说,目前,国内也在参考国外的做法,美国对企业采用的就是卓越绩效评价方法,对应地美国有“卓越工厂计划”,此外还会对产品进行节能的选评。换言之,美国以结果导向来引领节能政策的推进。尤勇表示,通过考察发现,美国即便是在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商业中心地区,也可以使用燃煤锅炉,只不过燃烧的过程要达标,这正是典型的结果导向,过程中则要做好验收工作。
他介绍,美国现有七个节能技术的支持中心,企业遇到技术问题,通过网络传送,中心会组织诊断会,并根据情况通知当地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现场服务。“这种方式较为高效。所以我们遴选的节能与绿色评价中心也类似这样,中心可以是公益性质,也可以创收,但每家中心每年要求签的合作单位必须达到30家。”尤勇说。
第三个方面的工作是要拿出示范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2009年2016年,工信部一开始的思路是出设备推荐目录和淘汰目录,但是发现在可操作性上依然存在障碍,其后又出了技术目录。
2017年10月,工信部公布了《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7)》,分别纳入了39项工业节能技术、119项工业节能装备和80项工业装备或消费类产品。《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7)》工业节能技术部分包括了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技术、装备系统节能技术、煤炭高新清洁利用及其他节能技术;工业节能装备部分包括了工业锅炉、变压器、电动机、泵、压缩机等。此外,发改委也出台过《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例如,作为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的CES(汽轮机冷端优化节能技术),在2014、2015年分别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这一技术通过在冷端系统设备消耗最小的前提下获取最有利的运行真空,进而实现降低汽轮机热耗和降低冷端系统设备用电率的目标,提高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升钢铁企业自有电厂的整体运营水平,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
以应用这一整体节能技术方案的河钢邯钢1#60MW发电机组为例。实施CES节能技术后,2017年公司平均提升发电功率达7%以上,多发电1600万kW•h,电价按0.5元/kW•h计,年创造经济效益800万元/年,折节约标煤51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3300吨/年。根据了解,钢铁行业目前年总用电量约4000亿kW•h,自发电约占40%,达到1600亿kW•h。仅这一技术方案在钢铁行业全面应用,按照平均发电功率提升5%计,能够增加发电量约80亿kW•h/年。
此外,工信部近年还推出了绿色制造名单,这其中包括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通过树立典型,对表现突出的单位予以鼓励,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以绿色工厂为例,需要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标准。
钢铁行业节能工作任重道远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制造名单来自不同放入工业行业。以钢铁行业为例,河钢邯钢的制造基地即被评定为“绿色工厂”,这是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唯一一家入选的钢铁企业。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河钢邯钢方面了解到,近年来,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几乎全部用于节能环保项目,累计投资达到150亿元。根据介绍,在环境保护方面,该公司加强废气治理、严格控制无组织粉尘排放、加大废水处理与回用力度,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用于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实施了烧结机烟气脱硫、电除尘器提标改造、全封闭原料厂等50 多个污染减排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新颁布的排放标准,除尘后排放的颗粒物浓度全部达到《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厂区监测点AQI指数平均值低于市区20%以上,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节能方面,河钢邯钢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各二级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取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建立了能源管控中心,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大幅提高了能源管理效率,能源管理数据更准确,分析更全面,对生产指导性更强。加大节能减排投入,主要生产工序的节能减排设施配套齐全,技术先进,实现高效节能降耗。目前,该公司吨钢综合能耗和企业自发电率等指标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循环经济方面,建立了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及废弃物再资源化生产体系,全面推进节能、节水、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资源和能源效率及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向经济观察网表示,近几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很大,具体表现在,吨钢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在持续下降,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高温超高压机组的快速普及,企业自发电水平也逐年提高。2017年,钢铁行业自发电水平接近50%,企业自身发电量高达1900亿度。
但李新创同时表示,另一方面,钢铁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总量确实还是居高不下,这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更主要的问题在于,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绿色发展水平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明显,行业面临的环保、碳减排压力仍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