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下称“碳博会”)在上海举行。在全国统一碳市场交易平台即将落户上海的背景下,本次碳博会将碳市场建设作为主要议题之一。而碳金融作为我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和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
碳金融发展“任重道远”
“碳金融是确立全球碳定价权、实现碳市场互联互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储备。”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专业支持处处长陈亚芹表示,碳金融交易工具是丰富碳排放权交易形式、提高市场流动性、对冲长期投资风险,使碳价体现长期供求关系的主要手段;碳金融融资工具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低碳产业、增加低碳投融资、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产业、倒逼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碳金融支持工具是有效反映碳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信号、预警和监控碳市场风险、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信息的辅助保障。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投资管理总监肖荷花表示,碳金融作为碳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工具,一方面可以解决节能减排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灵活的金融工具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和产业链上下游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碳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碳市场流动性、加速社会低碳转型、促进减排成本内部化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但目前碳金融发展也存在着碳交易活跃度低、碳金融创新缺乏系统性、碳市场政策不稳定等问题。”肖荷花表示,进一步发展碳金融,需要建立统一碳市场和统一的碳金融体系,同时加强立法强制力、明确配额等碳交易标的的法律属性,保障碳市场的政策运行。
陈亚芹表示,碳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深化。供给侧方面,在一级市场,可加强碳资产开发、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在二级市场,可提高企业交易意愿、开发风险管理工具。需求侧方面,有序放开主体准入,强化和完善定期信息披露机制,严格、统一碳排放核查标准。
上海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强表示,上海在低碳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已取得了成效,“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在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实现“双降”。同时,2017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35%,“十二五”以来下降了14个百分点。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6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16.7%。
周强表示,未来,上海将持续发挥试点碳市场功能,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从制度、监管、能力建设和运行方面,建成功能健全、体系完善的试点碳市场。同时,根据国家要求做好历史数据报告和审核、能力建设与支撑系统建设工作,牵头全国碳交易系统及其管理机构建设,明确建设模式、深化技术方案,研究交易制度构架。
据悉,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平台将在上海落户。陈亚芹表示,具体交易管理办法即将得到国务院批复,今年内可能宣布启动。2018年交易平台预计主要进行系统建设、试运行、开户、模拟交易等,正式交易可能从2019年开始。
来源: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