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项目–中国排放交易体系能力建设项目受德国环境、自然保护、建筑与核安全部委托,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执行。项目组织中国、欧洲和德国三方的专家以及排放交易体系的关键利益相关方之间就碳交易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交流。这将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排放交易体系,实现中国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中国为更好的迎接2015巴黎气候谈判发布了最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中国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由此设定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此前,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且, 中国通过逐步建立一个国家排放交易体系实现减排的目标。2015年,中国宣布了在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计划。
这使得中国作为第一个新兴经济体推出一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体系。中国政府从2013年开始,在七个试点省市开展多样化的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七个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深圳市以及广东、湖北两省。项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培训, 进一步支持2017年推出全国范围排放交易体系。
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碳市场建设工作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基础建设期,时间为一年左右;第二阶段为模拟运行期,用一年左右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第三阶段为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
项目同时支持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国家及地方层面的主要利益相关方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国家排放交易体系开展能力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