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展示了《2018 年中国碳价调查》的结果。该调查由中国碳论坛、ICF 国际咨询公司、中创碳投、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挪威环境局和荷兰碳排放管理局联合开展。本项目建立在2013 年、2015 年和2017 年类似调查的基础之上。我们在本次调查中设置了许多与前三次调查中相同的问题,并对这几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我们与行业协会合作,深入调查了来自中国已经或者即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高碳排放行业(包括电力、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的从业人员。
本次中国碳价调查是2017 年12 月中国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后开展的首次市场调查。该建设方案概述了中国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线图,将碳市场建设工作划分为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和深化完善期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有关市场设计的重大决策将于今年(基础建设期)陆续出台,市场体系建设也将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并将逐渐纳入其他行业。此外,当前国际社会正围绕落实《巴黎协定》的具体细则进行谈判,中国又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职能调整到由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来承担。因此,本次调查的开展正值国内外对中国的气候行动愈发关注之际。
中国政府已就减排目标作出明确承诺:到2020年,中国计划将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时水平降低40%至45%,到2030 年降低60%至65%。除各省都有地方碳强度目标外,中国的区域碳排放交易系统还采用了基于碳排放强度的上限,而不是国际上一些排放交易系统所使用的绝对排放上限。 中国政府认为这种方法最适合实现经济增长和减排的双重需求。
约1 个月内,本调查共收到317 份各行业专业人士的反馈,包括有关行业、咨询机构、学术界、碳金融、地方政府和研究机构。半数受访者已被纳入试点地区碳市场,或者有可能被纳入即将启动的全国碳市场。平均而言,尽管接受调查的行业受访者为加入碳市场所做的准备可能较未参与调查的行业受访者更加充分,但是行业协会的参与意味着相关偏差相比之前的调查较不显著。
除调查外,项目团队还就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先后围绕电力行业的监测、报告、核查和认证 (MRVA)、非电力行业的排放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准备情况以及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的 MRVA三项碳市场重点议题开展了三场行业利益相关方圆桌会议。圆桌会议的与会人员包括行业代表、行业协会以及政府方面的碳市场专家。一方面,圆桌会议旨在为行业提供一个同政策制定者就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进行沟通对话的渠道;另一方面,会议也使得公众能够对上述全国碳市场的重点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关圆桌会议的公开报告可通过中国碳论坛网站获取。
本次调查对专家和市场参与者对于中国未来碳价及碳价与中国全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之间关系的预期进行了研判,也对其关于市场设计决策、相关政策、碳价和对投资决策影响等方面的预期进行了量化分析。因此,该调查有助于市场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行业以及专家群体对碳价前景的预期。
本报告中所得出的预期可被理解为对未来影响中国碳市场运作的各类因素有着清晰认识和深刻见解的部分群体所作出的“最佳猜测”。在行业受访者方面,鉴于尚未做好准备的企业仍对碳市场持不确定的态度,从而不太愿意完成调查,因此调查样本可能会偏向准备较为充分的市场参与者。另外,由于不存在业内代表专家名单,且调查对象都是自愿参与调查,因此本调查不能绝对代表所有专家和各行各业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本调查所得到的未来碳价预期在概念上与市场期货价格不同,后者反映了市场预期,但是市场预期会根据市场风险进行调整,并受制于市场需求和资本供应。本调查中的未来碳价预期也与基于对潜在市场因素和政策假设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的预期价格存在概念上的区别。
本报告首先回顾了中国目前碳排放交易的最新情况,随后概述了调查得出的主要结果,涵盖碳市场试点地区经验、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预期、企业准备程度、碳价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碳市场与其他政策的关系以及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预期等方面。本报告旨在客观展示受访者的观点,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