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进入售电市场隐形“门槛”其实非常高,上能电力希望借助“储能电站”等增值服务降低5%以上的成本从而吸引到客户。这一做法能成功吗?
在电力体制改革驶入“快车道”后,民资企业借助为用户“提效降本”的商业模式迅速切入配售电市场。
“今年9月起,全国电力市场中,将有部分民营企业参与的电力业务正式上网交易。”8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这将是中国新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民营企业进军配售电市场的开始。
日前,长江电力宣布,已正式成立配售电公司,计划将产业链条从发电市场延伸到配售电市场。今年8月底,上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也设立湖北公司。据了解,上能电力的业务范围主要围绕电力、能源、金融三大业务展开。目前,该集团已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重点城市布局,并已先后设立绿色储能研究院、融金国投商业保理等业务机构,各类投资规模已达数百亿元。
“破冰”后的新格局
“从2000年初到现在为止,国家一直在尝试电力体制改革。”电力行业业内人士介绍,如今的新变化是在发电和供电环节引入市场竞争,用户可自主选择供电主体,电网企业只负责运营,收取过网费,这就是电改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电改“九号文”)对外发布。在业界的解读中,这次电改真正的核心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有序开放输配电以外的竞争性电价。自此,民营企业也开始从电力系统的“配角”向“主角”转变。
以前的电力交易流程是:发电企业到输配电网再到用户,供电公司在输配电网环节负责调度,发电企业的电只能卖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便有了电力调度权。新电改后,所有的发电企业把“电”放到交易中心,供电公司会拆分为自己的售电营销部门和预备部门,这个预备部门只负责电网运营安全。而发电企业的电可自由出售给不同的市场主体,电力的调度机制从国家电网控制转变为交易中心控制。
“电费包括两个部分,即过网费和购电费。”电力行业人士解释,过网费是电从电网通过产生的费用,购电费是发电企业发电的费用,这两部分费用以前用户都是交给供电公司,由供电公司去做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发电企业的成本很好核算,但输配电网的过网费无法核算。因此,此番电改要解决成本问题,也要解决输配电价的问题。
实际上,电改“九号文”出台后,电网公司的企业功能和运营模式皆被重新定位,按照国家规定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将负责电网系统安全以及电力调度。也就是说,过去靠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获得收入来源的模式,也逐渐被“政府核定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的模式取代。
电改推进后,酝酿出一个过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而国内资本也已纷纷参与,目前全国已成立了500到600家售电公司。常规模式下,此类企业大多以“电力批发商”角色进驻市场,从发电厂购买电力后销售给电力用户,售电公司依靠中间的差价形成盈利点。
经由新一轮电改,在发用电方面,转变过去计划分解电量方式,鼓励新增工业用户和新核准的发电机组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由供售电公司来担任中介构建交易中心,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
上能电力的竞争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的新电改市场上,单一的电力批发模式很难生存。“电改之后,供售电公司还是存在一些门槛的。”有专业研究员解释,比如供售电公司没有结算权,而是由客户把电费交给国家电网,再由国家电网结算后返利给供售电公司。另一方面,对于供电量,售电公司提前购买下个月销给客户的电,购买计划量上下只允许浮动5%。因此,普通售电公司很难生存,尽管目前已注册了很多售电公司,但大部分企业注册后迟迟未动,电改后的这片蓝海,只有开展多元业务、具有综合实力的企业才能取胜。
在这种背景下,上能电力的商业模式颇为抢眼。其推出电力、能源、金融三个业务板块,三者组合,形成电力体系的产业闭环,以此形成更加完整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在电力方面,聚焦综合电力服务和电力相关投资;在能源方面,则重点放在储能基础设施投资;此外,上能电力围绕新电改下电力市场各重要参与主体,提供能源领域金融服务。
这之中能源板块的储能设备的投资和运营是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电即发即用的属性以及用户当月就要预定下月电量的期货属性,以及发电企业不同发电机组效率、能耗水平的差异导致电力成本波动,都会对用电成本产生影响。同时,发电企业目前面临产能过剩困局,以及电力改革带来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一方面,供电侧的电力较难实现有效消纳以获得更多收益,另一方面,用电侧也无法满足差异化的用电时间和用电需求,用电成本下降空间有限,用电质量也有待改善。因此,上能电力实际上是依托储能电站的应用,来帮助用户提高用电能效,并降低用电成本。
一方面,储能电站通过“移峰填谷”、“清洁能源并网”等技术在电力供应链端降低电力成本;另一方面,储能电站是与用电企业配套建设,可根据用户需求对储能电站进行定制化投资运营,就近选择发电厂、缩短电力传输距离,从而持续降低用电成本,而借助储能电站,预计总体可降低5%以上的用电成本。
客户与上能签署用电协议后,把电费交给上能,上能与供电局结算过网费,另一部分和电厂结算电源费用。关注人士指出,一般哪家公司的积累的客户越多,对电厂的议价能力就越强。而在客户端降低电价,只能通过建设储能电站,通过这种错峰填谷的方式,降低企业和用户的用电成本,增大企业的盈利空间。
上能电力也规划,未来5年内在中国投资约2000亿建设超过1万个储能电站,初步形成规模化能源互联基础设施网络。上能集团负责人介绍:“每一个储能电站的投资约在1000万到3000万元不等,单个储能电站建设周期为3个月,不过储能电站都是标准集装箱。只要客户的年用电量达到500万千瓦时这一标准,我们可为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提供专用或共享的储能电站。”
在实业切入电力市场的同时,上能还在金融领域开发出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电费白条、产业基金、证券产品、电力期货等业务。公司计划形成“能源+金融+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目前,已与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江苏银行、招商银行等权威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有较深合作。
“不过,在开始的阶段,所有合作企业都是先从综合电力服务这个主合同开始。”来自售电公司的人表示,此后,电力民企再跟进后面的储能服务和金融服务,这种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
应该说,从逻辑上看上能电力设计的商业模式颇有吸引力,但由于尚未在实际运作中检验,能否成立还有诸多不确定性。毕竟投储能电站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前期投资与收入达到平衡乃至收回投资可能还需要有个漫长的过程,上能电力能否熬过这段投入期还需要时间检验。
原标题:新电改“放闸”万亿市场呼之欲出 民企抢夺配售电市场路径日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