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峰造谷”而不再是“削峰填谷”
新一轮电改之后,原有"直接交易"模式仍作为主要市场化内容有效推行中,业已打通一条向工业领域等用电需求侧可能的初期售电渠道。未来的变化会更大,不但电网企业保持自己专业的电力调控、运行输送体系,用户侧也会出现非常多的除负荷以外的“源”,“储”甚至“网”的构成要素,以往的“需求侧”可能会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微电网”,或者用小编母校华电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题一样,叫做“纵向源网荷储关联互动、横向多种能源互补支撑”的系统。
社会化售电的核心在于自由交易、降低用能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未来,当真正形成一个互动比较充分的、开放的市场环境之后,大家对单纯社会化售电平台的依赖性就不会太强烈,此时我们更加需要电能运维、配电资产托管、能效水平提升、能源大数据挖掘等专业服务,来解决能源消费环节中的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问题,帮助工业企业进行能源消费效率和资产利用率提升,同时解决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平衡联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绿色增加值,这是符合本次电改的核心价值取向的。
原来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原有政策和市场环境定位下是为“管”存在的,管用户、管负荷、保供应,定位在“削峰填谷、负荷控制”,这也跟电网公司作为原有政策要求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实施主体有关。现在随着新能源上网比例的不断增加,供需两侧随机性概率增加,需求侧对用能的成本敏感度、个性化技术需要和用能效率要求更突出,如何将发电量和整个支撑良性经济发展的需求侧负荷控制在一个平稳经济的互动区间,显得尤为重要,随电改进程不断深化和能源互联网逐步落地,此时更多的关注可调控负荷、新能源消纳与调节、微网控制与管理、态势感知采集、能源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内容,将“需求侧管理”逐步转变为“能源消费服务”定位,此时的“移峰造谷”、“互动响应”、“增效减负”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售电公司以后要做金融的事情
能源互联网就是要做一件事情,以新能源发电基础,从电到热、到气、到车,完成电、气、车、热四网合一,如果没有电动车的话,这里面能源和交通是不会有耦合的情况,但是因为有电动车,所以这方面会有更大的运行空间。
能源互联网是所有售电公司的机遇。它和分布式能源、需求侧管理都有关系。以售电公司为载体,可以做很多创新结合需求侧的能效管理,满足细分化的客户的个人需求。未来一定不会有一门技术叫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而是叫电力系统负荷控制,也就是精准达到负荷控制的要求。所谓的能源互联网跟互联网不同就是,电会变成24小时的商品,来反映不同的价格。售电公司的发展趋势是,一开始从长期的购电合同期货和物理需求开始,到了后面会出现现货市场,会有真正的市场进入,但再往后是金融的事情。真正的售电创新往往是出现在一些独立的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指数、用电,甚至包括给你发一些视频,一些动画,这些都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小编个人认为,这些创新并不影响商业模式的本质,影响的是商业模式的实现办法,真正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买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