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深圳供电局生产设备管理部、输电管理所完成的科技成果给予肯定。“‘基于疏堵结合策略的差异化综合防雷技术研究与应用’对输电线路防雷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防雷总体思路,首次采用引雷塔技术对输电线路实施区域防雷,并首次将复合材料杆塔应用于110千伏输电线路防雷工作,提出了沿线路方向内侧悬空引下线接地等多种新型接地方式。
国内率先引进引雷塔技术
“以前我们只是通过安装避雷器,或对线路进行接地改造,达到防雷目的。”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部周伟才告诉记者,这样只能保护到某条线路,防雷范围小,而且效果很有限。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保护同一区域内多条线路不受“伤害”的办法。2007年,该局率先全国大胆引入引雷塔技术,在雷电活动较为频繁、线路走廊密集地区的制高点安装了引雷塔,尝试把雷引开,疏通雷电的放电通道,从而保护输电线路。
数据显示,2003-2006年,该局试点线路雷击跳闸共71次,发生在引雷塔安装位置附近的杆塔有63次,而安装引雷塔后,2007-2012年,试点线路雷击跳闸仅为9次,且9次雷击跳闸均未发生在引雷塔安装附近的杆塔上,即6年间,引雷塔周边线路杆塔实现零雷击跳闸。
此外,为进一步研究防雷工作,深圳局借助引雷塔的地理优势,特别在塔上增加了雷电参数、波形测量装置,为获取雷电流等基础数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有效推动我国电网防雷技术水平的提升。
除安装引雷塔外,该局还对线路进行防雷改造,避免因雷电流过大对杆塔和导线的损坏。“从堵到疏,再到疏堵结合,可以说,我们引雷塔试点线路是上了双重保险的。”该项目负责人曹宁说。《导则》让防雷护线更规范
技术研究人员并没有止步于引雷塔的成功运用,而是对深圳电网输电线路历史运行数据等进行深入分析,全面系统地编制了《深圳电网输电线路防雷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以前没有《导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哪里都一样。”曹宁说,《导则》按照线路区段特征、雷电规律、雷击特点、线路参数等因素,将深圳地区划分为强落雷区、较强落雷区、中度落雷区和一般落雷区,每一个区段都有相对应的运维策略,差异化开展防雷工作。
“以前的防雷措施相对滞后,线路建成后才会考虑防雷。《导则》让防雷关口大大前移了。”另一位项目负责人谢阳阳补充说,在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加入防雷技术,比如在强落雷区采用双曲线布置的保护角为-16°的新塔型,在一般落雷区域仍采用鼓型布置的塔型,这样区别“对待”一方面可以降低重雷区雷击跳闸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建设投入和运行维护成本。
据了解,该项目还首次在国内输电线路中应用复合材料杆塔。经测算,相比普通输电线路杆塔,复合材料杆塔能提高线路的绝缘强度和耐雷水平76%,增加爬电距离47%,并压缩输电走廊宽度为普通双回路铁塔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