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已发布一周年,各项工作已开始着手布局。站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节点,让我们一起叩问火电辅机制造及相关材料的研发推进几何?叩问火电技术全面国产化还有多远?
1 关键材料对外依存问题突出
能源技术发展离不开先进材料和装备的支撑。
“虽然我国能源科技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提高,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核心技术缺乏,关键装备及材料依赖进口问题比较突出,高温材料等长期落后。”记者注意到,刚刚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如此强调。
近年来,随着机组向大型化、清洁化发展,60万千瓦、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为我国主力火电机组,我国火电机组的参数、性能和产量已全方位地占据世界首位。
“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这火电‘三大主机’已完全能够自主设计制造,但四大管道、高端阀门、炉水循环泵等这些被喻为火电技术国产化‘最后一公里”的辅机设备及材料一直存在瓶颈,依赖进口,不仅使得电站建设受制于人,也大大增加了电力建设成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 主任张科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
《中国制造2025》里面有一个针对包括发电设备在内的关键基础材料的笼统回答:“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发电与输变电设备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40%、70%”这两组数据能让我们粗略窥探到火电技术全面国产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近年来,国内政产学研用在推动火电辅机设备国产化方面的积极努力,国产化工作正越来越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到2020年,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术装备、关键部件及材料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提出。
2 “第四大主机”国产化推进艰难
记者在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皖化电机”)生产车间亲眼目睹了该公司的生产实力———某中央发电集团在内蒙古今年上半年要投产的火电厂,在安装了国外的炉水循环泵不到24小时后出现故障,电厂要急于投产,不可能联系国外厂家维修,只好由专人护送运到皖化电机。皖化电机及时加班修复后保证了电厂正常投产。
炉水循环泵被火电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比喻为火电厂“第四大主机”。众所周知,火电厂是“三大主机”,用“第四大主机”的说法来定位炉水循环泵,可见炉水循环泵在火电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炉水循环泵使用于30~105万千瓦火电机组,是强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和复合循环锅炉等火电厂锅炉的关键配套设备,也是机组低负荷脱硝(超低排放)的关键配套设备,能保证锅炉安全运行,具有提高锅炉热效率以及在低负荷时调峰的能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白亚民介绍道,目前国内使用在发电机组的炉水循环泵有1000台左右,绝大部份都是进口产品。
皖化电机是国内首家、国际上第三家能独立自主设计制造,满足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大型发电机组需要的炉水循环 泵设计制造企业。皖化电机还组织编写了我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站炉水循环泵检修导则》,规范了国内炉水循环泵检修服务市场标准。
神华万州电厂副总工程师王新平向记者介绍了皖化电机在炉水循环泵领域的先进水平。皖化电机曾为万州电厂105万千瓦机组研制了世界上技术参数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炉水循环泵。产品自2014年12月投运至今运行稳定,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