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和规范火电厂烟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火电行业污染防治措施升级改造与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部于近日首次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发布了《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1-2017)。日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这一技术指南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理解、贯彻这一技术指南,接受了记者采访。
制定《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必要性和背景情况?
本《技术指南》制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
环境改善的直接需要
近年来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导致雾霾的最主要原因是燃煤。据统计,中国电力行业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总消耗量的一半,控制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就成了重中之重。
2
火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来看,火电以煤电为主,并且仍然是中长期电力发展的主流。因此,制定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就显得格外重要。
3
技术创新的推进手段
各级政府与煤电行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煤电“ 超低排放”行动,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减排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现有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工程在应用中也出现部分工程将各种技术简单堆积,造成改造费用过高、能耗过高等诸多问题。为了在2020 年前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迫切需要制定有关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的技术指南,引导企业选择可靠合理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
4
环境管理的天然法则
我国的环境管理已转移到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上,并且正在积极推进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为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新形势,环境保护部启动“ 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工作,以指导火电行业全过程、全因素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推动火电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实施与管理,增强环境管理的科学性。
《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有哪些亮点?
1
明确颗粒物术语和定义
本《技术指南》中首次将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的“烟尘”定义为颗粒物,即悬浮于排放烟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2
首次提出石灰石—石膏湿法复合塔脱硫技术
首次提出石灰石—石膏湿法复合塔脱硫技术与pH 值分区技术。近5 年来,为实现二氧化硫超低排放,主要采用复合塔技术和pH 值分区技术,通过调整塔内喷淋布置、烟气流场优化、加装提效组件等方法提高脱硫效率,形成多种新型高效脱硫工艺。
3
明确烟气达标可行技术,超低排放可行技术
指南不仅明确烟气达标可行技术,还明确了超低排放可行技术,并优化技术路线,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规范超低排放,引领行业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同时,本指南还通过图或表等直观易懂的表达方式分别给出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选择方法,给出了典型的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
如何理解《技术指南》中提出的“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协同,兼顾发展”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原则?
1
因煤制宜
就是要考虑设计煤种、校核煤种,还要考虑随着市场变化,电厂可能燃烧的煤种与煤质波动,要确保在燃用不利煤质条件下,污染物能够实现超低排放。
2
因炉制宜
主要是考虑不同炉型对飞灰成分与性质的影响,从而针对不同的锅炉选择使用不同的除尘器。
3
因地制宜
既要考虑改造机组的场地条件,也要考虑机组所处的海拔高程。
4
统筹协同
在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各设施之间的协同作用,全流程优化,实现控制效果好、运行能耗低、成本最经济的最佳状态。
5
兼顾发展
就是不仅要满足现在的排放要求,还应考虑排放要求的发展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变化。
总之,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选择既要考虑初始投资,也要考虑长期的运行费用;既要考虑投入,也要考虑节能减排的产出效益;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也要考虑其运行可靠性;既要考虑超低排放的长期稳定性,也要考虑故障时运行维护的方便性;既要立足现在,也要兼顾长远。
本《技术指南》与之前2010年发布的《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有哪些不同?
与2010 年发布的《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相比,本《技术指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除了适用范围做出调整外还新增了13种技术,删除了1种技术,强化了1种技术。
1
新增了灰场扬尘防治技术、液氨与氨水的装卸、输送与贮存污染防治技术、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超净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复合塔脱硫技术、pH 值分区脱硫技术、资源化脱硫技术、SNCR-SCR 联合脱硝技术、氨区废水处理技术、废水近零排放技术、封闭式隔声机房噪声治理技术、废弃滤袋的回用与处置技术。
2
删除了发展前景不佳的等离子体脱硫脱硝技术,强化了工艺过程煤尘污染防治技术。除此之外,还有本《技术指南》特色亮点:增加了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原则、方法及典型技术路线。(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声明:本公众号注重内容原创,并尊重原创。转载微信如涉版权等事宜,请及时联系小编!
联系单位:
联系电话:010-83553685
传 真:010-83556295
电子信箱:emiunited@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6号
A1-1103
邮 编:100053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