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钴”市风波再起 刚需拉动or阳光下的泡沫?

2018-03-15 15:58:36 新能源汽车舆情中心
A A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受到日益走俏的三元动力电池强劲需求的拉动,钴价蒙眼狂奔、一路飙升。数据显示,国内钴价自20
“钴”市风波再起 刚需拉动or阳光下的泡沫?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受到日益走俏的三元动力电池强劲需求的拉动,“钴”价蒙眼狂奔、一路飙升。

数据显示,国内钴价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上涨,在2017年出现价格暴涨并延续至2018年。截至2018年2月27日,国内金属钴的市场均价已经超过60万元/吨,较2017年年初上涨了118.18%,并仍保持上涨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华友钴业、洛阳钼业、金川国际、寒锐钴业、鹏欣资源、盛屯矿业、海亮股份、北方矿业、中色股份、紫金矿业、合纵科技、道氏技术、百川股份、银禧科技、软控股份、中矿资源等近20家国内企业纷纷布局海外钴资源。

“钴”市风波再起到底是市场需求激增、供需失衡引发的价格波动还是各路资本联手吹起的“阳光下的泡沫”?

其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钴”价飞涨的背后原因

在新能源汽车在与传统汽车的竞争中,动力电池已成为核心因素。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流方案为三元锂电池,而钴正是其核心材料之一。

据统计,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为36.4GWh,累计同比增长29%。其中,2017年磷酸铁锂累计装机电量18GWh,同比下滑11%,占比为50%;锰酸锂2017年装机为1.47GWh,占比5%;三元电池2017年累计装机电量为16.2GWh,同比增长157%,占比45%,逐渐成为动力电池主力。

随着三元电池的日益走俏,作为三元电池核心材料之一的钴资源也水涨船高,洛阳纸贵。自2017年进入上涨区间以来,国内钴价当年涨幅接近100%,并刷新了2011年9月1日以来的价格新高。中国有色金属网统计信息显示,2017年2月1日,金属钴的价格为29.5万元/吨。

受益于钴产品产销两旺,钴价暴增,包括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洛阳钼业等钴产品上市公司在2017年都出现了营收净利双双暴增的发展态势。

进入2018年以后,这种上涨趋势仍在持续。据生意社数据显示,2018年2月27日,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现货市场金属钴价格上涨,钴报价均价为601666.69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28%。

即使价格已大幅上涨,但钴产品的供应仍非常紧张。国内有的钴供应商回复客户称,硫酸钴等产品已经停止报价,“要款到发货,但可能要等待3月14日左右才会有货。”更有硫酸钴供应商销售部人士简短表态“没货”。由此可见,钴市的火爆的确不一般。

而据分析,“钴”价逆天走势的“幕后推手”不外有二:

一是补贴政策的牵引和倒逼。随着补贴政策的逐年收紧,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电动车续驶里程等硬指标逐年提升。尤其是2018年补贴政策要求,补贴金额与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直接挂钩,能量密度越高则补贴系数越高,因此具有能量密度优势的三元电池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的主力,市场占比快速提升,从而对钴产生强劲需求。

二是相对于锂、锰、磷、镍等相对充裕的资源量来说,全球钴资源相对紧缺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效应。经测算,假如全球电动汽车占有量是40%,以目前全球汽车产量1亿辆计算,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是4000万辆,考虑到电池使用寿命是五年然后再回收,那么维持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资源量按2亿辆来计算。如果生产2亿辆每辆装载60度电、续驶里程约4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每辆需要15公斤的钴,总量需要300万吨,而全球钴的资源量为710万吨。

从需求来看,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的释放步伐加速,三元电池占比提升,2018年钴的供需平衡仍较为紧张。民生证券研报认为,钴行业目前的供需缺口据测算在1万吨以上,预计2019年将扩大至2万吨以上,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虽然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讲,还是可以满足,但需要对钴资源进行保护,尤其是要重视回收利用。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钴”市酣战哪家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3C数码电子持续增长,对钴的需求急剧增加。由于钴资源稀缺且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钴需求持续上涨但供不应求,导致当前包括材料、电池、整车和上市公司等多股势力竞相逐鹿海外钴资源。

在2016年之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钴企布局海外钴矿开采。但从2017年开始,大批中国企业纷纷通过并购、参股或签订包销协议的方式纷纷涌向海外,进入钴矿产开采上游环节,钴资源已成为继锂之后,被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抢夺的战略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包括华友钴业、洛阳钼业、金川国际、寒锐钴业、鹏欣资源、盛屯矿业、海亮股份、北方矿业、中色股份、紫金矿业、合纵科技、道氏技术、百川股份、银禧科技、软控股份、中矿资源等近20家企业布局海外钴资源。其中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南美洲是中国企业布局海外钴资源的热门地点。

从布局的企业来看,除了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等少数几家钴产业上市公司之外,跨界转型而来的上市公司成为了这支布局海外抢钴队伍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节节攀升的钴价仍然吸引着新势力进入“钴”市酣战。上市公司软控股份(002073)2018年2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月24日与加拿大从事钴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的eCobaltSolutionsInc.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拟现金认购eCobalt新发行不超过19.9%股份,并向其提供有息借款供生产经营用,预计本次认购股份及提供借款合计不超8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5亿元)。据悉,软控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橡胶机械制造的龙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布局方式不同,但上述企业在海外布局钴资源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市场风险,诸如当地政策法规变动、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爆发、开采难度大、项目建设受阻、产能释放缓慢、国际钴价波动等多重风险。

事实上,锂电企业拥有锂矿资源却迟迟无法开采或盈利的案例不在少数,值得布局海外钴资源的企业借鉴和警醒。

例如,中金岭南(000060)2017年10月18日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澳大利亚佩利雅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全球星矿业公司,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加拿大摩布朗锂矿项目60%权益出售给国澳锂业有限公司。对于出售原因,中金岭南解释称,此次出售有利于公司聚焦主业,盘活低效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但有分析认为,中金岭南出售旗下锂矿资源标的,主要因为该项目多年未能顺利开采出货,锂矿品位不高,开采难度大、风险大,公司对该锂矿能否为其带来实际收益没有足够信心。

在此之前,包括盐湖股份、ST众和等企业都在国内拥有大型锂矿或盐湖资源,但在实际开采出货和盈利方面都不理想,甚至导致企业出现巨额亏损。

客观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布局锂矿的热潮预计在未来还会持续,但优质标的会越来越少,并购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之外,当升科技、宁德时代、苹果公司、大众、宝马、特斯拉等产业链企业也在上游钴资源领域积极布局,只不过和跨界转型的上市公司直接布局钴矿开采环节不同,这些产业链企业更偏向于向钴供应商直接采购和锁定钴原料价格。

例如,当升科技与Scandium21PtyLtd签署《产品承购协议》,锁定5年的硫酸镍、硫酸钴产品供货协议;宁德时代与矿业巨头Glencore签署一项重大协议,后者将向前者出售2万吨钴产品;苹果公司被曝与矿业公司直接洽谈签订5年内供应数千吨钴的长期采购协议;大众、宝马、特斯拉等国际车企也在与钴原料供应商洽谈采购协议。和宝马结亲的长城也在2017年以1.4亿入股澳大利亚锂矿商Pilbara Minerals,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铺路。

伍德-麦肯兹公司的分析师米兰·塔科尔曾说:“我认为很多汽车制造商现在几乎陷于恐慌,因为它们想要确保自己不会因为生产电池的必需材料而错过机会。”

事实也是如此,直接采购钴产品相比布局上游钴矿开采,其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获得钴产品,提前锁定原料价格,降低市场风险。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分析认为,在上游供应紧缺和下游需求旺盛的双重叠加效应之下,钴价快速上涨且在2018年固守价格高地无疑已是大概率事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钴依然会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快人一步、抢先布局,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快速应变力,而且也是“下棋看三步”的前瞻眼光和“谋万世之功”的战略耐心,而整合上下游、掘金产业链或许已成为产业链企业不得不为的宿命,由此,企业的“边界”或许已开始消失。

毕竟,在这个日益变幻的时代,“不确定”因素陡增,很多事物和规律需要重新定义。(杨自律)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