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储能产业领域,有这样的一批优秀代表人物,他们长期投身于中国新能源事业,在推动储能科学规划研究,创新储能示范工程项目管理,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投身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美丽中国梦”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影响深远的工作,体现出强大的创新进取精神和忠诚报国的高尚情怀,为我国储能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据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透露,根据自愿申请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评选委员会经过严谨推荐、严格评选,推选出“2018年度全球储能产业十大人物”候选名单,现将候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8年4月19—28日,欢迎社会各界对以下候选人多提宝贵意见。
1、杨裕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裕生: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度获何梁何利化学科技进步奖,2015年获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电池行业终生贡献奖”,2016年获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小型电动车产业特别贡献奖”,2017年获中国能源研究会“2017中国储能杰出贡献奖”。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杨裕生长期致力于推动军用化学电源创新发展和应用。指导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国家973和军队科研项目。以锂-硫电池作为高能量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硫-碳正极材料“主链导电,侧链储能”和“炭孔藏硫,多式储能”的结构设计新思路,研制成比能量300瓦时/千克的高比能量电池。他是国内电化学电容器及其材料的最早研究者之一,研究出数种高功率的多孔电容炭材料和电化学电容器,总结出电容器理想炭材料的“6高”理论(高比表面、高中孔孔容、高电导率、高密度、高纯度、高性价比),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提出了全极耳引流技术,研制了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满足了新概念武器装备的需求。积极参与我军新型装备用特种电池的论证和研制工作,解决了新型装备用电池研制中的多项难题,满足了新装备的用电需求,有力促进了新型装备的研究进展。首次论证了跟随美国研制的“可再生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下的局限性,提出比能量相同的锂离子电池储能方案并组织研制成功,少用光伏电池板800公斤,使我国第一个临近空间飞行器得以“轻装”升空,并从而奠定了我国这类飞行器的储能方向。
在规模蓄电方面,申请人从“十五”期间就开始推动液流电池技术研究,他提出有机电合成与蓄电双功能液流电池的节能新原理,实验证明可节能50-60%。组织研制出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的锌镍单液流电池。提出了电池性能及其经济性评价的ycc指数公式,对客观评判各种储能电池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是多家液流电池企业成立的积极支持者之一。杨裕生大声疾呼正确认识和对待铅酸电池,领头创办每两年一次的铅酸电池新技术研讨会,在我国持续倡导发展铅炭电池,并与多家电池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了铅酸电池新技术的发展。研究了铅炭电池用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工程化,有力地推动了铅炭电池在国内储能领域的应用。
杨院士无私为国、仗义敢言,促进电池及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他以现有电池水平及合理使用电池为依据,在国家层面参与电动车路线和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的发展论证,主张我国纯电动车的发展应以微小型为突破口,大中型电动车应以增程式为主,批判以燃料电池电动车为现阶段发展重点的“氢经济”论。他大力支持发展低速电动车,不断为低速电动车正名、呼吁、辩论,认为它是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升级换代产品,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需求,对促进低速电动车发展助了一臂之力。他提出“以谷电代油”和夜间充电以利于平抑电网的峰谷差等能源发展新思路;论证了“换电”的经济不可行性。他最先指出电动汽车高补贴政策的危害性,建言电动车补贴降低和退坡政策,并提出实行中国式的积分制,以鼓励发展既节油又减排得车种。他坚持“安全第一”的电池研发和应用理念,积极推进电动车中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反对规模储能中引进钠硫电池。他上述观点和主张的正确性,正被我国电动汽车十几年来的发展实践所证实,也得到电动汽车行业和储能电池行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2、吴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材料学科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院士长期从事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率先提出采用轻元素、多电子、多离子反应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学术思想,研发出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与关键材料,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与高度评价。自主开发出一系列锂离子电池关键新材料、电池制备新工艺和电池安全性技术,为我国锂电产业更新换代、进入国际高端产品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持;提出通过系列关键材料的协同作用提高电池本征安全性,发明了安全性电极、复合型陶瓷类聚合物隔膜、具有阻燃性和电化学兼容性的电解质体系;率先提出电池系统安全阈值边界的概念,并开发出识别与控制技术。发明了含锂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打破了国外对储氢合金的专利垄断,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镍氢电池中试基地,实现了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设计建成我国第一条镍氢电池自动化示范生产线;研发出系列镍氢动力电池组并成功应用于多款混合动力汽车。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探索不同二次电池体系间的技术融合,在电池反应理论、关键材料和工程化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为我国二次电池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已培养出56名博士和50名硕士,多人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他所领导的973、863基础和应用研究团队成员,有些已成为我国二次电池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军人才。
吴院士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一;获得4项国际奖和1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4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国际车用锂电池协会(IALB)首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7年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获得国防科工委高校优秀教师、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电池行业特殊贡献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师德标兵等称号;被国家科技部聘为973新型二次电池项目连续三期的首席科学家;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在国际相关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30余次;在Adv. Mater.、Nature Commun.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1项。
吴院士曾任国家高技术(863)功能材料专家组成员、副组长,国家高技术(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委,国家科技部镍氢电池专家组组长和国家高技术(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现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准入专家委员会委员,并连续13次担任中美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研讨会主席,7次担任动力锂电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主席。
3、丁玉龙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
丁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88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4年11月在英国CVCP海外奖学金资助下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博士并于1997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后四年作为博士后研究员任职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和英国伯明翰大学。2001年获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职,先后任讲师、高级讲师和教授,并担任利兹大学颗粒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建利兹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储能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首任中心主任;现为英国伯明翰大学首任J. Chamberlain(资深)讲席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Highview首席教授、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首任(创建)主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联合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创建)主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连网欧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共同(创建)主任。
丁教授近30年的研究一直以能源和环境为中心,其中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聚焦储能科学与技术;先后主持和参与能源材料、能源过程、过程强化、多相系统输运现象等方面研究项目近100项(总额超过5000万英镑)。丁教授申请专利4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1本,编著12本,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5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15000次,H因子约为53),最近被Thomson Reuters评为全球工程科学领域近十年来最具持续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担任德国宇航中心能源科学研究评估委员会委员和欧盟技术创新平台智能能源网络储能委员会委员;担任‘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他是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委员会的发起人,并担任其顾问;担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过荷兰壳牌石油公司(Shell)、美国NetScientific集团、英国葛兰素(GlaxoSmithKline)、美国宝洁(P&G)和中国鞍钢集团等公司的技术顾问。担任包括英国利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所的客座教授。
丁教授研发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及基于这类高性能储热材料的储热式电锅炉及电暖器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商业应用;他发明的深冷储能技术获2011年‘The Engineer’能源和环境奖及综合奖,和2012年Rushlight能源环境及输发电奖。
4、饶陆华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饶陆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1996年8月创办了深圳市科陆电子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饶陆华连续当选深圳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他提交的《关于加大对我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和维护经费支持力度的建议》议案、《关于组建我市知识产权研究机构的建议》议案分别被评为2005 年度优秀提案一等奖和二等奖。饶陆华董事长已获得“企业优秀管理者”、2001年深圳市福田区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2004年深圳市南山区“质量振兴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深圳市市长奖”等荣誉称号以及2003年“深圳中小企业杰出奖”、2007年“深圳总商会参政议政奖”等奖项。
饶陆华同时担任着中国计量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市工程师联合会副会长、深圳市仪器仪表学会会长、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科陆电子是我国电力行业第一家设立智能电网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共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3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创新奖1项;承担了3项国家863计划专项科研项目和多项广东省、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国家专利505项(其中发明专利288项)、国际专利1项,获得授权的专利有258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参编标准65项。
科陆电子通过沉淀16年的电力电子技术创新经验,掌握并拥有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国家智能电网领域核心设备供应商,在标准仪器仪表和用电管理系统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是业内公认的智能电网领域产品线最完整的A股上市公司,产品集中于智能电网、节能减排、新能源三大产业领域。
饶陆华同志创办的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电力行业中,以后起之秀的姿态,迅速崛起。随着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公司近几年来储能业务呈现快速稳定发展,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前景良好。
5、王野 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总裁
王野,高级工程师,中国第一批核电专家之一。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担任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在中国负责建设了近30座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00兆瓦。2011年获青海省能源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委任为委员会专家,是国内太阳能发电行业的著名技术专家。2015年5月获委任为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于2015年10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6年荣获“2016年度中国能源创新企业家”称号。
王野参与了有关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项目,参加编制并审批了多项光伏发电领域的中国国家标准,由他领导编写的多项光伏发电设备的技术规范已广泛的应用于光伏发电行业中。
王野在中国负责组织建设了几十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超2吉瓦,曾负责组织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我国第一座百兆瓦级地面光伏电站(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并网光伏发电站,获得青海省科技厅颁发科技成果奖)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储能离网光伏电站。该电站采用离网型全光伏储能发电模式,以微电网构架搭建的光储离网电站,不带任何其他转子发电电源,光伏总装机容量7.203MWp,储能总容量为25.7MWh。采用锂电池储能系统5MWh、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20.7MWh,解决了曲麻莱县城常住户3866户,11429 人长期无电、缺电问题。
王野带领技术团队独立自主进行研发,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站能量管控系统。采用创新的多裕度功率控制技术、异步并行电力组网技术、蓄电多体混合调配技术、多电压源和多电流源联动调控技术、黑启动控制技术等创新的微电网技术方式,在实现新能源安全稳定供电同时,还实现了蓄电池储能供能综合子系统,做到即供即储、多类型储能混合调配,大大延长和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增加的收益可以用作电站系统运营维护的费用需求,提高了投资效益。
2017年王先生牵头投资建设西藏嘉天羊易光伏电站储能项目位于海拔4700米的拉萨市当雄县,储能系统总规模为 4.5MW/20.7MWh;项目从设计到并网,仅历时三个月,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建设周期最快、容量最大的投入商业运行的储能项目。世界上海拔最高容量最大的储能电站:独特的设计,使电池在高海拔超低温环境下能够正常充放电该项目实现了18台PCS在V-F控制下并联联网运行,在国内外属于首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调频系统响应速度快可达到100ms级。
2017年,王野带领团队筹建了北控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并先后建成西藏羊易、江苏镇江、澳大利亚南澳等一批储能项目,积极探索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与技术水平,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最优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6、陈博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博先生自2003年起任南都电源总裁以来,以敏锐的战略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带领南都电源开拓进取,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不断为新能源动力、储能及通信信息行业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综合运营服务。
南都电源作为全球绿色智慧能源行业的引领者,在高端工业电池领域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世界500强客户超过50家。“南都”现已成为国际工业电池行业的著名品牌,通过国际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不断推动全球新能源领域技术进步。
陈博先生具备极强的创新精神,在企业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运营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锐意进取。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等最高端的研发平台,创新能力卓越,拥有以高温电池、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先的产品与专利技术。在业务结构上,公司积极面向新能源转型升级,产品从传统的通信后备领域转变为面向通信信息、新能源动力、新能源储能及节能环保四大领域全面发展的格局,在经营模式上从产品销售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再到运营服务进行转型。同时,深化整合,公司形成了“原材料—产品应用—运营服务—资源再生—原材料”的全封闭产业链,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及资源高效再利用,构筑了全产业生态体系。
基于高端工业电池领域的技术与产业优势,南都电源面向新能源储能及动力领域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并不断探索新的商用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凭借国际领先的储能电池技术,使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并满足商用化需求,2016年,公司在行业内首创“投资+运营”的商用模式,成功开创全球储能技术商用化,为用户实现削峰填谷节能应用,真正实现不依赖于补贴的商用化储能,推能分布式能源应用的发展。
南都电源储能系统“投资+运营”的商用化新模式迅速推广、建设和投运,投运规模跃居全球第三。并在国内首创了以开发区为轴心的平台战略合作、园区用户侧配网调峰储能电站、数据中心削峰填谷+备电服务的新型应用、工业企业削峰填谷+电能质量改善的运行方案等多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同时通过持续构建基于云数据的能源管理平台,打造最具前景的能源互联网。截止2017年12月底,南都电源储能“投资+运营”模式总签约量超过1.67GWh,储能商用化已建项目为14个,规模为300MWh;处于在建状态的项目为5个,规模66MWh;待建项目为13个,规模为422.2MWh。
南都电源作为总承包方,为客户提供储能电站的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和运营维护服务,开展工业园区内企业的配电储能建设,横向和纵向推进储能用户落地,在国际新能源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得到了业界与媒体的高度关注,成为全球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
基于南都电源为引领全球储能商用化做出的卓越贡献,陈博先生获评“2017年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电池行业功勋企业家”、“优秀杭商”、“ 2017储能年度人物”,南都电源获评“2017年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
陈博先生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担任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等社会职务,支持民间公益发展,重视和保障员工权益,注重环境保护,从产品设计、制造、应用、回收等全产业链实现绿色、环保,积极行使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7、陈成辉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总裁
陈成辉,中共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电气工程师、福建省优秀专家、清华大学EMBA硕士。2010年至今任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总裁。先后荣获福建省五一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亦麒麟“第二届新创工程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主要科研成果
1988.08-1989.11 国家首批火炬计划项目“UPS1000”第一完成人;
1989.12-1990.01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交流正弦波不间断电源系列”第一完成人;
1994.03-1995.12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TSR高频化通信用开关整流电源”第一完成人;
1993.01-1994.12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FR10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第一完成人;
1995.01-1996.12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智能型R10I小功率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第一完成人;
1999.06-2000.12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20KVA功率不间断电源”第一完成人;
2000.06-2002.06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FR-UK系列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第一完成人;
2001.06-2002.12 高频化通信用逆变器项目第一完成人;
2003.01-2004.12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15KVA高频化超小型不间断电源”第一完成人;
2003.10-2005.03 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系统专用不间断电源”项目第一完成人;
2005.04-2006.10 福建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30-150KVA三相模块化不间断电源”第一完成人;
2006.12-2009.12 国家发改委新型电力电子产业专项及国家重点新产品 “数字化节能型工业动力优化 装置产业化”第一完成人;
2007.10-2009.12 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00-400KVA三相模块化UPS”第一完成人;
2007.11-2009.07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节能型电梯安全保护电源”第一完成人;
2008.08-2011.02 国家发改委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
2009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信息设备用网络型大功率高性能不间断电源(UPS)产业化”第一完成人;
2009.08-2012.12 2011年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专项项目“基于IGBT模块应用的高效节能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第一完成人;
2012.10-2013.10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储能式超级电容器不间断电源UPS”第一完成人;
2012.10-2015.12 国家863课题“重大工程储能电力电子系统应用示范”第一完成人;
2009.10-2012.06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第二完成人;
2011.01-2013.06 国家工信部2012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频环节逆变器技术在节能降耗与新能源变换装置中的应用”第二完成人;
2012.01-2012.12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三电平高频化节能型不间断电源(UPS)”第二完成人;
2013.06-2015.06 国家2014年云计算工程项目“数据中心机房配套研发设备及推广”第二完成人。
8、陈乐伍 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乐伍,高级经济师。美国 Georgia College & State University工商管理硕士(MBA)毕业。2001年发起设立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现任董事长。猛狮科技是储能产业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控股参股的海内外企业70余家,业务范围涵盖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智慧能源管理和输配电、高端锂电池制造、储能系统和储能电站的建造和运营、电动智能交通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制造、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等领域。
数年来,陈乐伍先生一直致力于储能行业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其及其领军的猛狮科技(含子公司)研发团队先后承担多项省级科技项目,包括“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车用动力电池寿命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基于电网协调的复合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新型高功率铝-石墨二次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我国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实用型电动轿车课题、“电动汽车智能动力电池包研究”、“采用管状极板和胶体电解质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储能电池”“兆瓦级高速大容量复合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等,由于研发成果突出,2017年其领军的猛狮科技旗下子公司江苏峰谷源与江苏大学的合作项目《平抑功率波动的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陈乐伍及其领军的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项目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5项;猛狮科技(含子公司)研发团队,拥有专利共400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265项。陈乐伍主导的技术团队还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中国摩托车电池国家标准、蓄电池电解液国家标准和锂离子动力电池国家标准、启动用铅酸蓄电池国家标准、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行业标准、起停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等。
近年来,猛狮科技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还利用自身在清洁能源发电领域的资源和优势,稳步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成效显著。
陈乐伍先生在储能行业及社会经济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汕头市政协常务委员,汕头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汕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汕头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曾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广东省优秀留学生青年回国创业之星、汕头市科技先进工作者、汕头市优秀专利发明人、汕头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9、James Biggins TÜV南德意志集团全球风险咨询公司常务顾问及美国储能技术委员会主席
Managing Consultant of TÜV SÜD Global Risk Consultants & the Chair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n Energy Storage Systems.
James Biggins是TÜV南德意志集团全球风险咨询公司(风险管理和财产损失咨询公司)的常务顾问。Biggins先生获得了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消防与安全工程本科学位,是伊利诺斯州的注册专业工程师,是一名专业认证的安全专家,同时也是国家消防协会(NFPA)和美国消防工程师学会(SFPE)的成员。他目前是几个NFPA委员会的成员,也是美国储能技术委员会主席。
James Biggins is a Managing Consultant in the Chicago office of TÜV SÜD Global Risk Consultants, a loss prevention engineering and consulting company. Mr. Biggins obtained his degree in Fire Prote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from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is a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in the state of Illinois, a Certified Safety Professional and a member of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 and Society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s (SFPE). He is currently a member of several NFPA committees including being the Chair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n Energy Storage Systems.
10、张华民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张华民,国际著名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专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液流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21 JWG7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被聘为科技部973项目“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张华民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0余件,主持制定国际、国家及能源行业燃料电池和液流电池标准2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辽宁省企业重大成果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电化学贡献奖、液流电池标准化贡献奖等多种奖项。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掘“2018全球储能产业十大人物”背后的感人事迹,鼓励储能领域各行业从业者及社会公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储能事业,踏实工作,创优争先,激励储能各领域更多领军人物锐意革新、积极进取,从而达到“弘扬行业人物精神,树立储能人物标志”的目的,为我国储能产业新局面营造一种更好的社会氛围。
意见反馈联系方式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李老师 (13661266197 ) 文老师(13811890960) 周老师(13488676941)
电 话:010-63907890
E-mail:ly83518@126.com
传 真:010-650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