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曾祥兵:动力电池的未来之道

2018-05-30 17:39:53 中国储能网
A A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电池部部长曾祥兵在储能电池专场,发表了题为“动力电池的未来之道”的精彩演讲。

5月19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150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单位、系统集成商等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电池部部长曾祥兵在储能电池专场,发表了题为“动力电池的未来之道”的精彩演讲。

演讲内容如下:

曾祥兵:

大家好!我是来自奇瑞新能源,负责电池系统的曾祥兵。今天由我为大家分享动力电池未来之路,名字比较大,内容浅显,请各位多多支教。

我会从四方面跟大家介绍,包括现状、趋势、未来之路及整车厂的想法。关于动力电池,国家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动力电池的标准。我们希望能量密度有大突破,2020年电芯能够超过300。

累计到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生大爆发,2017年底累计超过180万辆。今年上半年由于政策影响,现在车的数量有所减少。6月份政策的实施,应该会有井喷。我们跟未来储能相关的,由于大量新能源汽车装车,电池的应用到2020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20万吨。

这是去年Top10动力电池厂的电池应用,目前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主要应用在三元、三元复合及磷酸铁锂的材料上,未来受电池能量密度的制约,未来三五年内,三元应用会上升,磷酸铁锂可能会朝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这是2015-2017年的销量走势,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开始接纳和认可。汽车市场逐步培育成熟,老百姓能够接受这个新事物。2017年累计装了57.8万辆,今年商用车领域略为下降,主要在乘用车领域大幅增长。

动力电池发展方向,我们评判电池会朝两个方向,一是功率密度,二是能量密度。未来可能会在锂电池、锂流电池、固态电池的方向,这是10年内的电池发展方向。可以看到动力电池发展的趋势,一是电池种类多样化,锂电、固态电池初步来看各有利弊,也许会结合成本、资源、优缺点,产生不同的应用场景。未来电池的种类应该是多元化,而不是今天是不是锂电池,明天会不会磷酸铁锂,我们会有所分配、有所侧重,同时会增强材料成本的竞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大功率密度的需求,我们不能无限追求能量密度,过渡追求,这一定是正比的关系,势必会增加安全的隐患。大家希望快充能加快,在一些应用场景上可以便利性、更长使用寿命、更加安全环保。

从整车发展来看,现在主要从几个应用方向,从磷酸铁锂电池到乘用车领域,到混合动力电池车领域,再到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燃料电池、未来新型电池,我认为未来固态电池和铅炭电池是并行的状态。

我们开发动力电池的路线,讲得更多的是特性,动力性是基本需求,经济性从汽车评价指标,更多在续航角度上考虑。我们强调电池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充电便利性。

动力性,我们希望电池有较好的持续放电能力,充放电可以保证功率特性,在不同电量下放电能力的提高。经济性,希望可以提高充放电效率,降低能耗,把自放电的能力尽可能提高。安全性,安全是永恒的问题,从机械、电安全、热失控、环境等几方面进行安全的评测。可靠性,我们希望锂离子电池系统循环寿命大于2000次,质保满足8年12万公里,尤其是出租车领域,公里数在大大的增加,年限没有增加。我们希望在可靠性方面,随着能量密度不断提升,很多电池的循环寿命是下降的。我们希望能量和指标达到平衡的位置,不能只追求某一个指标。

从应用领域来讲,我们希望充电设施多元化,家用电、民用电、充电桩、充电站可以提供充电设施。多样化,线充、无线充、桩充。快慢相结合,长途时可以快充,平常可以用桩充、民用充等慢充形式。我们要提高连续行驶、连续充电的能力。

整车厂的续航做到400,未来突破1000公里。个人认为乘用车500-800公里是刚刚好的,大部分应该理性看待里程。个人有一些观点,我们应该朝不同的应用领域,我们满足家里第二台车,150公里以内的就可以了。如果有方圆300公里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300公里这一档。我们开发了特别长的续航,500公里。个人认为这与国家补贴政策有关联,也许取消补贴后,里程会回归到相对理性,动力电池的开发是更有利的促进。

未来动力电池在整车应用上会在几个领域发展,包括个人用户、出租车、租车公司、专车企业、公共车、分时租赁等。

我们未来会在小蚂蚁和SUV上打造新能源汽车。我们倡导动力电池有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为了这个构想,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希望平台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应用,降低开发的周期及风险,包括未来的回收。我们从架构的平台化、边界平台化、模组标准化和系统模块化。

我们希望这个构想可以打造循环生态链,之所以提出这个构想,因为当前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我们希望从材料厂、电池厂、汽车厂、制造厂、梯次利用、回收企业,形成一个环。也许我们会形成上下游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我们的想法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把电池卖给主机厂时,电池流到主机厂、终端、梯次利用,对电池有价值的利用。回收企业会有再拆解、再利用。把材料回收后,希望材料可以回到材料厂,从材料厂回到电池生产企业,目的是电池原材料循环利用。我们认为动力电池在终端应用结束后到回收动力电池,预测60%可以到储能、梯级利用。如果我们把原来动力电池采购成本为A,我们认为储能、物流的想法是实现0.4A的再利用,占比预计为60%。

我们认为可能直接进入拆解报废阶段,占比是25%,价值很低。我们预测是原来成本的0.1。还有小部分可以进行备件修理,价值是原价值的0.7。借此实现成本的再循环,主要降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把动力电池进行普及。把材料进行最大程度的回收和再利用。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销量会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逐步向传统燃油车靠拢。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未来要形成循环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